次韻酬趙寶學
高軒曾過我柴關,笑看莓苔滿地斑。
隱約誰憐許居士,風流得倚謝東山。
詩鏘金石音尤古,筆走龍蛇意自閑。
后日陪公那可得,飄然身在五云間。
高軒曾過我柴關,笑看莓苔滿地斑。
隱約誰憐許居士,風流得倚謝東山。
詩鏘金石音尤古,筆走龍蛇意自閑。
后日陪公那可得,飄然身在五云間。
您高貴的車駕曾到我這簡陋的柴門,笑著看那滿地斑駁的莓苔。有誰能憐惜那隱約不為人知的許居士呢,而您風流瀟灑可倚仗如謝東山般的風采。您的詩作如金石碰撞,音韻古樸,揮筆書寫如龍蛇游走,意態悠閑。日后想要陪在您身邊哪里能夠做到,您仿佛已飄然身處五云之間。
高軒:指高貴者所乘的車。柴關:柴門,指簡陋的居所。
莓苔:青苔。
許居士:可能泛指隱者。
謝東山:指東晉謝安,他隱居東山,后出山成就一番事業,這里比喻對方風流有才華。
詩鏘金石:形容詩的音韻如同金石碰撞般響亮、古樸。
筆走龍蛇:形容書法筆勢矯健活潑。
五云間:指仙境或高遠的地方,這里表示對方地位高、境界超凡。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在對方曾到訪自己簡陋居所后,為酬答對方而作。當時可能處于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詩人與對方有一定的交往,對方的才華和風度給詩人留下深刻印象。
這首詩主旨是酬答對方,贊美對方的風度和才華。其特點在于運用多種表現手法,語言典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和詩歌酬唱的文化現象。
蓬萊高閣蓬萊山,蓬萊客欲凌煙寰。
春風有力為送上,直到縹緲虛無間。
三月韶光舒錦繡,憑高一望開心顏。
爭流縈繞萬云壑,競秀羅列千煙鬟。
重青濃碧不煙鬟。
重青濃碧不可畫,照以麗日紅紫殷。
重瀛指點路不遠,云氣一道光斕斑。
我欲因之度弱水,直叩故山白玉關。
列仙舊侶重相見,手采琪花瑤草還。
種向閣前并閣后,好與萬家春樹相回環。
三宿孤墳下,肝場爾獨知。不禁桑梓淚,難忘蓼莪詩。逝水有歸處,白云無盡期。九原靈爽在,相見是何時。
少小承顏日,恩深世所稀。倉皇成永訣,冥漠竟同歸。天地空形影,音容有是非。此身如寸草,何以荅春暉。
萬化紛紛本一機,
不為腐骨欲安歸。
彭殤共盡孰修短,
堯桀兩忘無是非。
濡首極知當痛飲,
剪翎那復許群飛。
江郊未解春寒惡,
高柳吹花又滿衣。
南軒梅雨晚來頻,
雨霽軒清盡可人。
不著東山雙屐齒,
偏宜渭水一絲綸。
愁中托酒無辭醉,
夢里看花莫認真。
行樂隨時吾事耳,
乾坤何地不容身。
江上曹娥是謫仙。飛升回首不知年。花閒一曲譜瑤天。
絕妙爭傳黃絹句,凌虛檢點白云篇。扁舟如葉早乘蓮。
梅花豈果落江城,
玉笛吹來體自輕。
素影和聲何處去,
香清韻遠兩多情。
奔逸三王后,憂勤七閏間。生靈千載會,造化一朝閒。空致盤中露,應尋海上山。鳳凰人恐到,不趁御龍還。
一息捐朝野,春秋日正中。月明宮怨滿,天遠世緣空。勇智貽王業,文章紹帝風。生民瞻不及,終日向遺弓。
集英春又到,閒了萬年觴。曉鼓催攢殿,悲風助挽郎。帝符歸有道,仙仗去無方。誰念頻回首,諸生淚兩行。
圖治心方壯,追班世忽非。鼎中龍蜿蜿,陵上柏依依。物外音何悄,人間夢亦稀。少陽來侍宴,天意已知微。
忽自明庭去,風高帝所寒。有期修玉檢,無處覓仙丹。與子基圖遠,開天數度寬。錦標何以報,空展賜詩看。
柴頭火種欻然紅,
荒草堆中遇疾風。
眼底蟭螟勿棲泊,
撒開猛焰恣燒空。
人言此地是琴臺
小院題詩閟綠苔
妝閣正臨流水曲
鏡奩偏向遠山開
印馀屐齒生芳草
行處香塵度早梅
日暮碧云殊有意
故應曾伴美人來
山行不知疲,蒼翠列萬變。
芙蓉插空青,應接耳目眩。
云竇窈以深,幽花爛且絢。
屢造靈異區,還思隱淪彥。
巍巍三生石,兀突眼中見。
遺事緬澤公,夙緣洵堪羨。
捫蘿一長嘯,千峰虛籟遍。
風騷遺響正詞場。蘭蕙采幽芳。青衫紅袖才人淚,一聲聲、費盡柔腸。多少英雄兒女,話來情短情長。
酒旗影里又斜陽。何處譜宮商。瓜皮艇子春愁重,倚孤篷、閒爇心香。有井能歌艷曲,無波未減清狂。
昨夜紙窗聲,秋霖侵老屋。
曉起尚溟濛,青煙暗庭竹。
悠然步松丘,危峰滑如沐。
寒蟬棲濯枝,饑鳥下林木。
采采決明花,入手秋一掬。
閑久客稀來,小徑莓苔綠。
自從離別守空閨,遙聞征戰赴云梯。夜夜思君遼海北,年年棄妾渭橋西。
陽春白日照空暖,紫燕銜花向庭滿。彩鸞琴里怨聲多,飛鵲鏡前妝梳斷。
誰家夫婿不從征,應是漁陽別有情。莫道紅顏燕地少,家家還似洛陽城。
旦逐新人殊未歸,還令秋至夜霜飛。北斗星前橫旅雁,南樓月下搗寒衣。
夜深聞雁腸欲絕,獨坐縫衣燈又滅。暗啼羅帳空自憐,夢度陽關向誰說。
每憐容貌宛如神,如何薄命不如人。待君朝夕燕山至,好作明年楊柳春。
傾蓋逢時彥,喜意信難言。
豈知須臾間,分手自名園。
別來清溪上,長歌伐木篇。
停云宛在目,矯思尚依然。
流萍悲浪跡,合璧憶良緣。
蘭芬日云遠,樗懷時自宣。
馳驅總王路,仰止只高山。
還期各努力,珍重惜華年。
蓋狂汲戇故難平,
詭麗文章世所驚。
久歷外臺還內職,
全憑儒術決邊情。
批鱗一疏終應省,
抉目重閽忍自明。
地下未隨龍比去,
愧從幽屏得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