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路紀雨八首自廣元至柏林驛適久旱得雨口占識喜 其六
飄蕭竹樹動鄉心,卻是西川雨釀霖。水繞巴江流漸長,云來巫峽氣常陰。不妨柏溜參天下,復愛棠棲隱地深。欲為吾民歌帝力,陽春白雪有馀音。
飄蕭竹樹動鄉心,卻是西川雨釀霖。水繞巴江流漸長,云來巫峽氣常陰。不妨柏溜參天下,復愛棠棲隱地深。欲為吾民歌帝力,陽春白雪有馀音。
抖擻老精神,飄蓬又一春。
敢言惟有我,每恨不如人。
文字須稱韻,功名莫認真。
青銅杖頭在,留與買烏薪。
刑徒鬼火去飄忽,息婦堆前殯齊發。
白煙淚濕樵叟來,拾得慈獻陵中髪。
青長七尺光照地,髪下宛轉金釵二。
持歸薰沐置高堂,包裹恐為神所將。
妻兒朝拜復莫拜,冉冉臥病不得瘥。
省知天物厭凡庸,夜送白龍潭水中。
扣頭卻顧祈免死,永入幽宮伴龍子。
旅食無生計,卑棲奈若何。
飯惟供脫粟,衣未補香莎。
戶外履常滿,床頭金不多。
老為文學掾,一似舊恩科。
鄰之震,震于戶。戒登陴,徹守御。
神威掩至,不及拒。
沿楚以南,菁茅宿莽。獻于王吏,奉厥土。
天子有詔,侯西楚。自南北東,皆我疆。
龍旗虎節,拜降王。秦戈鞏甲,期韜藏。
冕旒當中,垂衣裳。
趁晴明日擬登高,十里龍山肯憚勞。
但愿有錢堪對菊,莫愁無手可持螯。
虱官只合辭歸去,鼠腹安能賦老饕。
行見白衣人送酒,已拚痛飲讀離騷。
風吹簾網動,對爾惜芳菲。
蜀雨何人在,吳宮祇燕歸。
燭消春粉盡,淚濕野香微。
抱蘤殘青子,鳥銜隨處飛。
遠山近山何歷歷,下有長溪橫一碧。
溪中亦有釣鰲手,此手不遮長安目。
野橋煙樹接草廬,飛流如練懸空虛。
截山白云凝不去,要人寫作巖居圖。
真妃已返鳳臺仙,獨立池亭思愴然。
海岳不傳青鳥信,石房誰伴白云眠。
宮桃移種難生實,院籜初翻又引鞭。
凝碧荒涼弦管靜,萍花浮滿釣魚船。
野步上西門,寬平又一村。
疏籬圍古井,密樹擁高墳。
家有田園樂,氓知守令尊。
因思興廢事,變滅似秋云。
仙人初翦水,欲下復遲遲。
半夜忽自落,東風竟不知。
無香黏客袖,有意補春枝。
卻憶江南柳,飄緜送子時。
冬青樹,山南陲,九日靈禽居上枝。
知君種年星在尾,根到九泉雜龍髓。
恒星晝??夜不見,七度山南與鬼戰。
愿君此心無所移,此樹終有開花時。
山南金粟見離離,白衣人拜樹下起,靈禽啄粟枝上飛。
春荒曲薄蠶叢土,屈狄歸朝辭廟主。
官家呼母恩許歸,劍閣并門無處所。
故衣升屋棺四繞,出門哭子汴州道。
回腸酹酒三致辭,巴蜀如歸化啼鳥。
老身不食追爾魂,鹵簿臨門拜上恩。
檇李城邊送客船,梅花一別又三年。
清風朗月思元度,駿馬名姬羨謫仙。
湖海倦游予白髪,園林真樂子青氈。
楚生卜宅平生志,歸日相從學力田。
牽牛夜入明河道,淚滴相思作秋草。
婺女城頭翫月明,星君冢上無啼鳥。
天寒露凈沾衣巾,明河倏化為白云。
云飛蜿蜿秋在水,石壓槎頭海煙起。
甬東寺里逢陳若,雙袖龍鐘行帶索。
問知黃公舊避逃,寶幢山下坐叢薄。
日惟一食禱先靈,不愿拾得不死藥。
仰天呼號得正終,一往不復至城郭。
公初著書女立旁,公死母亡家濩落。
子為戶曹取公女,欲敘因由無與語。
得來與子行林莽,月落山空識其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