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道中
客子結征衣,伺明鞭瘦馬。
時平路無虞,年豐村有社。
歸雁嘶層云,饑烏啄平野。
墻花初壓枝,橋柳已盈把。
春岸坐漁人,曉隴來耕者。
風埃政無聊,懷抱何由寫。
客子結征衣,伺明鞭瘦馬。
時平路無虞,年豐村有社。
歸雁嘶層云,饑烏啄平野。
墻花初壓枝,橋柳已盈把。
春岸坐漁人,曉隴來耕者。
風埃政無聊,懷抱何由寫。
游子收拾好遠行的衣物,等待天亮就揮鞭趕著瘦馬出發。時局太平道路沒有危險,年成豐收村里有祭祀活動。歸雁在層云中嘶鳴,饑烏在平野上啄食。墻邊花朵剛壓彎枝條,橋邊柳樹的枝葉已可滿把抓。春岸邊坐著漁人,清晨田隴走來耕者。旅途風塵實在讓人煩悶,心中的情懷又怎能抒發。
客子:游子,出門在外的人。
征衣:遠行的衣物。
伺明:等待天亮。
無虞:沒有憂患,太平無事。
社: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禮。
政:通“正”,實在。
懷抱:心中的情懷。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詩中“時平路無虞,年豐村有社”可推測,當時社會局勢較為安定,農業豐收。詩人作為游子,在這樣的環境中踏上旅途,觸景生情寫下此詩。
這首詩描繪了春日鄉村的平和景象,主旨是抒發游子旅途的煩悶與內心的惆悵。其特點是寫景生動,情感真摯,在展現鄉村生機的同時,凸顯了游子的孤寂。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也體現了詩人對生活細致的觀察和情感的細膩表達。
城東卜筑有期無,須為檐楹動百株。可忍非時歸爨下,合尖何似助浮圖。
通表金門祝御筵,勤勞誰似大夫賢。龍飛喜際亨嘉運,虎拜同瞻咫尺天。華渚光中開壽域,簫韶聲里和薰弦。蓬萊宴罷承恩重,帶得甘霖下日邊。
檐楹山影水光中,攜酒來時伴釣翁。四岸煙云芳草綠,一欄風雨落花紅。
入夜水云闊,煙霏共渺茫。遙空聞雁陣,遠火識魚榔。野渡虛舟楫,寒更犯雪霜。吾哀倦行役,復此戀江鄉。
回波爾時酒盅,葡萄美酒嫣紅。咱倆不邀明月,清眸獨對君瞳。
杳杳日西頹,漫漫長路迫。登樓為誰思,臨江遲來客。與我別所期,期在三五夕。圓景早已滿,佳人殊未適。即事怨睽攜,感物方凄戚。孟夏非長夜,晦明如歲隔。瑤華未堪折,蘭苕已屢摘。路阻莫贈問,云何慰離析。搔首訪行人,引領冀良覿。
聯署輸君早著鞭,和風吹旐發離筵。封疆喜接留都勝,簫鼓爭迎太守賢。到處江山隨指點,及時膏澤系顛連。日薰晴嶼棠陰遍,應有歌謠被管弦。
隨風拂拂玉花飄,入夜寒窗更寂寥。爐火已殘燈未燼,一簾疏竹白蕭蕭。
陽云臺下曲江頭,一徑笙簫萬頃秋。莫向晚涼歌白纻,碧叢深處有鉤辀。
奏事臣寮下玉階,舍人承旨殿東來。一聲門外無公事,皇帝還宮侍衛回。
紅落芙蕖晚,青深蒲稗秋。平湖無過鳥,鳴鼓有行舟。
絕域煙沙莽白登,憑高風日快虛澄。煙烽萬里元秦塞,王氣千秋自漢陵。北伐聲威方電迅,西來將士已云蒸。危關岌嶪青蓮宇,看取三軍劍舞騰。
魏武建雄圖,虎視何壯哉。秪今霸氣盡,空馀讀書臺。登臺覽四野,蕭瑟悲風來。饑鳶獵平楚,寒狐鳴城隈。林木郁蒼然,煙霜日空摧。咄嗟此山川,千載埋云雷。我亦慷慨人,與君遠追陪。酒酣拂寶劍,肝膽歷然開。遙望南溟間,鯨鯢滄波頹。相顧起叱嘯,坐使風云回。楊仆擁樓船,聲名冠崔嵬。富貴吾自取,他人徒驚猜。投鞭自茲去,千里騎河魁。
爾亦崔秋浦,三年拂袖頻。采蘭為處子,種柳即先民。稼穡自茲務,柴桑誰與鄰。歸來辭更好,先示女蘿人。
吳興才子宋王孫,國步興亡不用論。北去歸來三十載,卻將幽興寫芳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