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傳道者
殘毳編衣裹槁形,胸中底事獨醒醒。
亡機沖應用時妙,活眼冷窺虛處靈。
語秀錦云春片段,氣清梅雪曉零星。
而今功盡牛頭懶,華鳥不來風掃庭。
殘毳編衣裹槁形,胸中底事獨醒醒。
亡機沖應用時妙,活眼冷窺虛處靈。
語秀錦云春片段,氣清梅雪曉零星。
而今功盡牛頭懶,華鳥不來風掃庭。
用殘毛編成的衣服裹著枯瘦的身形,心中不知何事能讓他獨自保持清醒。沒有機心,應對外物時十分高妙,敏銳的目光冷靜觀察,在虛空處也能洞察靈機。話語如錦繡云霞般美妙,片段之間盡顯春意;氣質如梅花與雪般清逸,清晨時如零星點綴。如今他已功德圓滿,像牛頭禪師般慵懶,鮮花和鳥兒都不再來,只有風清掃著庭院。
殘毳(cuì):殘毛。毳,鳥獸的細毛。
槁形:枯瘦的身形。
醒醒:清醒。
亡機:沒有機心,指不存世俗的算計。
活眼:敏銳的目光。
語秀:話語美妙。
錦云:錦繡云霞,形容話語華麗。
牛頭懶:牛頭,指牛頭法融禪師,禪宗四祖道信的法嗣,這里用其典故,形容一種超脫自在、慵懶閑適的狀態。
由于缺乏具體資料,難以明確創作的具體時間和地點。但從詩的內容來看,可能創作于詩人與傳道者交流之后,當時社會或許存在著各種紛擾,而傳道者的清修和超脫給詩人留下深刻印象,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傳道者的超凡境界。其突出特點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生動的意象塑造了傳道者的形象,展現出一種空靈清幽之美。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古代文人對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對超脫世俗者的敬仰。
羽駕龍車舊宅,金爐玉簡幽宮。
雙練亭前秋水,七星杉下春風。
蓮沼何年變白,桃源幾度翻紅。
明月清陰軒上,星冠羽褐髯翁。
一弄瑤池新曲,夜寒風入霜松。
帶郭湖山歸故丘,使君把作醉鄉游。
僧軒愛客長開戶,沙鳥迎人不避舟。
一塔清風來處遠,三樓寒月影相留。
酣歌想見江南路,野客溪禽好在不。
道與風云會,思留雨露滋。
小心黃閣老,大手白麻詞。
家有衣冠盛,朝無故舊私。
不須三寸舌,終號帝王師。
復殿重樓墮杳冥,故基喬木尚崢嶸。
銀河不改三千尺,鐵馬曾經十萬兵。
華表故應終化鶴,謫仙未解獨騎鯨。
林泉一二兒童舊,白發衰顏只自驚。
留滯周南事可嗟,東風三度見梅花。
巖廊未引經綸手,山國頻聽早晚衙。
酒為憂民傾日月,詩從思退寫煙霞。
賓籌更有林中士,誰及船齋太守家。
病鴻垂翅噤無聲,慣見虛弦莫浪驚。
二仲卜鄰元不惡,兩生堅壁未嘗行。
出關誰識為周史,入社猶堪伴洛英。
都把首陽山占斷,采薇到老沒人爭。
天上龍胡斷,人間??鳥來。
未應淮水竭,所惜泰山頹。
華屋今非昔,佳城閉不開。
白頭門下士,悵望有余哀。
幾欲相尋出郭行,念君家雁不能鳴。
逢杯得醉常常事,漸老多慈種種情。
荏苒又聞寒食近,牽纏空作暮春驚。
祇應已入東風笑,愁思長于萬里城。
未得還家意不忙,日斜人散傍修廊。
白頭已向新吟懶,青眼相逢舊話長。
高閣無聲沉晝漏,側門有路想天章。
聞公自謂忘懷者,今日情懷豈易忘。
負郭蕭然筑短墻,北山隠幾意悠長。
靜看青草隨時換,笑問白云何事忙。
范蠡浮家終覺晚,劉伶荷鍤信非狂。
楮冠布褐安吾分,那有移文到草堂。
月老庭除白,火明山頂高。
酒容無俗客,詩興任吾曹。
促席暫讙謔,思家還鬰陶。
坐聞鐘磬響,那免話離騷。
忤俗真堪笑,謀生又不能。
放懷衣落拓,高臥發鬅鬙。
面垢常揮汗,牙衰怕嚼冰。
床頭鬃拂弊,不會逐青蠅。
石公來斲鼻端塵,無手人來斧鑿親。
白牯貍奴心即佛,銅睛虎眼主中賓。
自攜瓶去沽村酒,幻著衫來作主人。
萬里相看如對面,死心寮里有清新。
仙山古秀拔,百里見遭匝。
樓殿出其中,鼓鐘日鏜鞳。
????云間鶴,下取芝菌噆。
道人鋤藥歸,月色滿畚鍤。
夜眠依松檻,清思逼睡榻。
起詠步虛聲,傾觴煮蔬甲。
事有屬外念,寄之以評商。
何由使我心,浩浩上羲皇。
渭城楊柳已青青,強住行人聽渭城。
不問使車歸路遠,且從樽酒滿杯傾。
相逢洮塞休兵后,此去秦州照眼明。
若立螭頭借前箸,且教充國事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