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嵩上人住庵 其一
世間塵雜長人癭,歸臥蘿龕霜月影。
里許離微妙轉功,玉壺夜汲瑠璃井。
吾家語味嚼枯硬,醉飽回來雙眼冷。
云水明明得自由,六門事外誰關屏。
世間塵雜長人癭,歸臥蘿龕霜月影。
里許離微妙轉功,玉壺夜汲瑠璃井。
吾家語味嚼枯硬,醉飽回來雙眼冷。
云水明明得自由,六門事外誰關屏。
世間的塵俗繁雜就像人身上的贅肉,你回歸到藤蘿環繞的庵龕,與霜月之影相伴而臥。在這看似遠離塵世之處,微妙的修行功夫不斷增進,如同在夜晚從琉璃井中汲取清水。我這里的話語如同嚼食枯硬之物,你聽后醉飽歸來雙眼冷靜。云游四方的你能明明白白地獲得自由,在眼、耳、鼻、舌、身、意六門之事外,誰又能將你束縛呢。
人癭:比喻世間塵雜如同人身上多余的贅肉。
蘿龕:藤蘿環繞的庵龕,指僧人居住之處。
里許:這里,指庵龕所在之處。
瑠璃井:琉璃井,比喻純凈美好的境界。
吾家:這里可能指作者所屬的門派或群體。
六門:佛教術語,指眼、耳、鼻、舌、身、意。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諸多世俗的紛擾和繁雜,詩人看到嵩上人選擇回歸庵龕修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詩人或許也有對超脫塵世、追求自由純凈境界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嵩上人的修行選擇,鼓勵其追求自由純凈的精神境界。其突出特點是意境清幽,通過意象和比喻表達深刻的哲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廣泛影響,但體現了當時文人對佛教修行和精神自由的關注。
燕京樓榭倚東風,春日憑高感慨同。碧海水多連大內,紫臺山半枕離宮。平蕪縹緲沿江盡,遠樹依微入望空。鄉國更傷千里目,夕陽何處送飛鴻。
不辨誰賓主,何因有往還。憐君時一顧,笑我未能閒。世態膠難合,前塵跡可刪。終當事韜晦,相待掩重關。
大將新開戎政府,門外列校如狼虎。團營十二坐指揮,此生焉能與噲伍。咸寧旗偃虜騎來,咸寧旗出虜騎回。九廟震驚本兵死,帳中歌舞方行杯。寵錫如山印如斗,君恩愈深臣愈負。兔窟深藏屠酤兒,駝幃屢納單于婦。平頭奴子腰盡黃,不獨秦宮花底狂。內家珠玉耀權室,錦衣目側旋中傷。猿雞飛去癰疽潰,曾公夏公來作祟。西湖一莊不忍捐,帶礪山河片言墜。劈棺僇尸梟九邊,嬌妻稚子藁街懸。誓書未及傳三葉,血食寧知絕九淵。郿塢空為萬年計,落花滿地朱門閉。雞鳴狗吠散如煙,寵姬給配功臣第。就里尤夸俞七兒,新人重事尚嬌癡。鬧裝寶束今何許,玉帶曾勞柘柳枝。
山川搖落露華晞,野寺鳴鐘破曙暉。千里人煙江郭靜,數聲漁笛水禽飛。寒催刀尺風霜早,日遠關河信息稀。叢菊又開身在客,長沙誰念未成衣。
霜馀野水尚能深,隔見僧檐出短林。一葦欲航心未穩,故穿危徑取墻陰。敗絮如蓑不可連,書燈相對聳吟肩。明朝定有茅檐日,借我烏犍曝背眠。
燈前搔背因捫虱,小婦持杯澆綵筆。伴月飛來何處秋,多情獨奏湘靈瑟。
辭祿善吾養,無論尹氏賢。何如養吾善,兼以事吾天。
文集何須較少多,有無相易共漸磨。憲臺清獻柳州柳,唐宋人才未易過。
閒庭盡日見還稀,院院梨開去漸微。別殿幾年埋玉匣,舊人何處認烏衣。春風水面徒聞語,夜月梁間好弄輝。安得姚家紅線縷,卻看片雪帶花飛。
琴筑雖有韻,不鼓則不鳴。流水無徽弦,使我神慮清。風月為節奏,是中無虧成。聊將不俗耳,聽此無弦聲。無聲非無聞,聲自根極生。隱幾以眼聽,頹然遺其形。少焉性空水,靈臺湛虛明。從渠童子見,擲瓦戲清泠。
草密湖深柳織絲。拍人水色綠開眉。那邊水響跳魚兒。蟬唱乍停涼滿地,芰荷午倦褪燕支。清陰葉底有黃鸝。
飛霜懸大漠,列障并陰山。秣馬將軍令,寒衣御府頒。朔風枯塞草,秦月下蕭關。少婦勞秋夢,瓜期恐未還。
腐儒筆耕豈謀生,與世濩落獨高情。綠尊有酒誰共醉,素琴無弦聊自橫。湘廉在鉤月當戶,羌笛惱人花滿城。幽居不知春事盡,見客只言詩未成。
病起逢春意漸寬,梅花又向檻前看。色如桃李無塵俗,心與冰霜共歲寒。素后也知施采易,黃時才覺作酸難。東風吹雨花朝近,對酒題詩政未闌。
北郭秋陰接九垠,登臺一望倍傷魂。霜前砧杵千家動,日落風塵萬里昏。天上已違攀鳳侶,山中猶憶臥龍村。孤舟渺渺堪愁思,恐入楓林有斷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