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人寫真求贊 其二二
不是恁么形像,剛地起模畫樣。
從來萬法同根,究竟虛空等量。
可中二浙說禪,分外三河口強。
深藏那里也煙蓑臥云,大用現前也風舟駕浪。
不是恁么形像,剛地起模畫樣。
從來萬法同根,究竟虛空等量。
可中二浙說禪,分外三河口強。
深藏那里也煙蓑臥云,大用現前也風舟駕浪。
并非是這樣的形象,卻非要生硬地去描繪模樣。自古以來萬法同根,最終與虛空等同。可以在兩浙地區講說禪理,還格外在三河口逞強。深隱之時身披煙蓑臥于云間,起用之時如駕著風舟破浪前行。
恁么:這樣。
剛地:硬地,生硬地。
萬法同根:佛教認為世間萬物的本質根源是相同的。
究竟:最終,到底。
中二浙:指兩浙地區,宋代行政區劃,今浙江、上海和江蘇東南部。
口強:逞強,說大話。
煙蓑:蓑衣,這里指隱居的裝扮。
大用:指禪者的起用、作為。
此詩為禪詩,禪詩多為禪門大德開示禪理、啟發學人的作品。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當時佛教禪宗在社會上有廣泛影響,禪門之間交流頻繁,禪者常通過詩歌來表達禪理和自身的修行感悟。作者可能是看到禪人畫像,借此詩來表達對禪者境界的理解和闡釋。
這首詩主旨在于闡釋禪理,強調不執著于外在形象,追求萬法同根的本質。其特點是將深刻的禪理與生動的意象相結合,以簡潔直白的語言表達。在禪詩文學中,這類作品有助于后人了解禪宗思想和禪者的精神世界。
安輿遍西北,丹旐歷江湖。
存沒終無憾,哀榮兩得俱。
新封崇馬鬣,余福薦浮圖。
家法蘋蘩在,空堂始一虞。
罷郡來清潁,微官憶宛丘。
頹垣那可住,隠幾若將休。
復起民欣愿,全歸天不留。
世間反復手,有德竟無憂。
春秋無麥自當書,況復秋田水潦余。
一雪端來救焦槁,千箱乞與等親疏。
消殘瘟癘曾非藥,蝕遍陳根不用鉏。
猶恐遠村霑未足,試呼農圃問何如。
遠謫勞君兩度行,復將文字試平衡。
干時豈為斗升祿,聞道應忘寵辱驚。
未了新書誰與讀,重留佳句不勝情。
決科事畢知君喜,俗學消磨意自清。
秋晴卷流潦,古汴日向干。
扁舟久不解,畏此行路難。
此行亦不遠,世故方如山。
我持一寸刃,巉絕何由刊。
念昔各年少,松筠閟南軒。
閉門書史叢,開口治亂根。
文章風云起,胸膽渤澥寬。
不知身安危,俯仰道所存。
橫流一傾潰,萬類爭崩奔。
孔融漢儒者,本自輕曹瞞。
誓將貧賤身,一悟世俗昏。
豈意十年內,日夜增濤瀾。
生民竟憔悴,游宦豈復安。
水深火益熱,人知蹈憂患。
甄豐且自叛,劉歆茍盤桓。
而況我與兄,飽食顧依然。
上愿天地仁,止此禍亂源。
歲月一徂逝,尚能反丘園。
交情淡泊久彌新,吏役縈纏日益紛。
香火社中真避世,簿書叢里強論文。
樽罍正及明蟾夜,舟楫來隨早雁群。
世俗如君今有幾,真將富貴等浮云。
君家日鑄山前住,冬后茶芽麥粒粗。
磨轉春雷飛白雪,甌傾錫水散凝酥。
溪山去眼塵生面,簿領埋頭汗匝膚。
一啜更能分幕府,定應知我俗人無。
塵埃日已遠,斗藪更無余。
寺到逢門入,詩成信手書。
山深僧自樂,路遠客終疏。
訪盡前朝景,它年一告予。
猛士當令守四方,中原諸將近相望。
一樽度日空閑暇,千騎臨邊自激昂。
談笑定先降虜使,詩書仍得靖戎行。
君看宿將何承矩,安用摧鋒百戰場。
山似高人長遠人,不登高處見無因。
筑臺土石無多子,照眼峰巒得許新。
陣馬奔騰時絕遠,風濤舒卷忽無垠。
白云自是逃名處,猶恐此中藏隠淪。
公來十日坐東軒,手自披云出朝日。
山川滿目竟何有,波浪翻天同一濕。
諸門迭出驚異狀,間道懷歸終舊壁。
此行千里隔江河,何人更問維摩疾。
北風吹雨雨不斷,遍滿虛空作飛霰。
紙窗獨臥不成眠,茅屋無聲時一泫。
鳥烏錯莫寒未起,庭戶空明夜驚旦。
重樓復閣爛生光,絕澗連山漫不見。
夾砌雙杉洗更碧,滿田碧草埋應爛。
城中閉戶無履跡,市上孤煙數晨爨。
細排玉箸短垂檐,暗結輕冰時入研。
撥灰有客顧尊俎,跡兔何人試鷹犬。
未容行役掃車轂,應有老農歌麥飯。
一來江城若俄頃,四見白花飛面旋。
坐看酒甕誰敢嘗,歸踏冰泥屢成濺。
年來橋板斷不屬,莫出肩輿足憂患。
到家昏黑空自笑,訴婦勤勞每長嘆。
床頭有酒未用沽,囊里無錢不勞算。
更令雪片大如手,終勝溪瘴長熏眼。
謁告猶能不出門,典衣共子成高宴。
扇從日本來,風非日本風。
風非扇中出,問風本何從。
風亦不自知,當復問太空。
空若是風穴,既自與物同。
同物豈空性,是物非風宗。
但執日本扇,風來自無窮。
淮陽學舍舊相依,常誦曹溪第一機。
卻到江西心有悟,回看過去事皆非。
孤舟遠適身如寄,二頃躬耕道自肥。
欲看齊山君去否,閑中徒侶近來稀。
枯木自少葉,不堪經曉霜。
病添衰發白,梳落細絲長。
筋力從凋朽,肝心罷激昂。
勢如秋后雨,一度一凄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