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延陵皋壤決歸歟,習氣過憂觚不觚。
何怪倚門嗟抗臟,近來合樂寵侏儒。
過關自欲聞雞唱,居肆何須較馬摸。
乖合偶然非汝力,迷途先覺解攣拘。
延陵皋壤決歸歟,習氣過憂觚不觚。
何怪倚門嗟抗臟,近來合樂寵侏儒。
過關自欲聞雞唱,居肆何須較馬摸。
乖合偶然非汝力,迷途先覺解攣拘。
打算回到延陵的田園去,憂慮自己舊習難改,行事不合規范。何必奇怪有人倚門嘆息自己剛直不遇,如今世間反倒寵愛那些無才無德之人。自己想像當年孟嘗君一樣聽到雞鳴過關,在市井之中也不必去計較那些瑣碎之事。人事的順遂與不順只是偶然,并非個人能力所能左右,能及早從迷途覺醒就能擺脫束縛。
延陵:春秋吳邑名,在今江蘇常州市。皋壤:澤邊之地,指田園。決歸歟:決定歸隱。
觚不觚:觚本是一種酒器,有棱角,這里指行事不符合規范。
抗臟:剛直。
侏儒:身材矮小的人,這里比喻無才無德卻受寵的人。
聞雞唱:用孟嘗君雞鳴狗盜的典故,指設法脫離困境。
居肆:指處于市井之中。馬摸:具體含義較難確考,可能指瑣碎之事。
乖合:指人事的順遂與不順。
攣拘:束縛。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一個社會賢愚不分、人才不得志的環境中,對現實感到失望,從而萌生歸隱之意。可能是在官場或社會生活中遭遇挫折后創作此詩,以抒發內心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詩人對現實的不滿和歸隱的意愿。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豐富,通過鮮明的對比揭示社會的不合理現象。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的影響力,但反映了特定時期文人的心境和思考。
太白樓頭雁影遙,月明如水夜迢迢。芙蓉露冷銀河落,忽聽風前碧玉簫。
輕世那能似魯連,祗因貪結海山緣。偶逢居士論初地,卻引私陀禮梵天。白馬東來無法授,青牛西去有經傳。但教心境長如水,不礙真如不礙玄。
棹歌來揚女,操舟驚越人。圖蛟怯水伯,照鹢竦江神。
窸窸風動簾,瀟瀟雨在竹。蒲柳抽春妍,窗扉媚新綠。幽人了無事,得飽睡便足。夢醒臥村童,書聲出茅屋。開門即青山,山山啼啄木。此時珠海邊,江波何許綠。相望千里遙,離愁斷相續。何日一歸舟,孤燈對床宿。
背倚青峰面碧田,觚棱四合裊香煙。我來恰值金秋會,結得香山一段緣。
盤紆細路僅能通,斷壑危橋渡幾重。橫嶺盡頭方見寺,亂云深處忽聞鐘。黃昏古屋翻飛鼠,綠凈寒潭隱蟄龍。慚愧居僧還好客,鄰家乞粟備晨舂。
棲棲微祿豈謀身,擾擾移家學避人。高柳欲栽當外戶,青山依舊借東鄰。門無車馬何須僻,窗映圖書不為貧。籍系中朝心在野,誰知陸地有沉淪。
偃息衡門下,旦夕寡來躅。澄露將微風,披灑中所欲。外苛稍已蠲,疇能解中燠。玄蟬高樹間,哀吟遞相屬。不念金氣厲,令我白日促。循往心既乖,慨來身如束。顧視庭之幽,蘭芬一何馥。幸免當門鋤,居然安空谷。
南樓墜燕。又燈暈夜涼,疏簾空卷。葉吹暮喧,花露晨晞秋光短。當時明月娉婷伴。悵客路、幽扃俱遠。霧鬟依約,除非照影,鏡空不見。別館。秋娘乍識,似人處、最在雙波凝盼。舊色舊香,閑雨閑云情終淺。丹青誰畫真真面。便只作、梅花頻看。更愁花變梨霙,又隨夢散。
倦聽簾間點滴聲,棲禽初報曉來晴。分明市合人爭語,清濁高低各有情。烏啼鵲噪趁初晴,百舌新調燕羽輕。滑滑竹雞催布谷,聲聲鶗鴂喚流鶯。留滯江南又一年,燕巢初就鵲聲喧。一番風竹搖窗外,猶冀曾來紫玉軒。
暫去還來不記年,清朝又發庾樓前。莫教折盡臨江柳,留得重來好系船。
泠泠此灘水,尚有古人名。聞道桐江宰,鳴琴相與清。樹籠芳靄淡,鷗泛晚波輕。俯仰情何限,臨流一寄聲。
堪輿饒水更饒山,只恐游人且未閒。旋鶴飛泉非俗韻,綠蘿蒼磴有神丹。攀崖此日應窮頂,觀海何時得悟瀾。怪我同心不同賞,短槎遙滯水云間。
列宿清光映翠華,人從海上泛孤槎。辭來栗里籬邊菊,看過河陽雪里花。萬里橋通題柱客,五紽絲詠采桑家。自憐白發愁難變,欲問仙人勾漏砂。
憐君巨眼隘中州,幾度襄陽話喜投。山水稱心居欲卜,宦途無味去難留。時危海內風塵滿,歲晚林深倦翮休。歸近重陽好時節,千杯菊酒洗閒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