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范子儀東山之什
東隅嶺嶠紆層出,濃翠春粧日夕佳。
僧老林丘黨猨鹿,地靈山澤產龍蛇。
井泉移得天臺脈,洞壑時開閬苑花。
可笑籃輿趁斜日,白云回首梵王家。
東隅嶺嶠紆層出,濃翠春粧日夕佳。
僧老林丘黨猨鹿,地靈山澤產龍蛇。
井泉移得天臺脈,洞壑時開閬苑花。
可笑籃輿趁斜日,白云回首梵王家。
東邊山嶺曲折連綿層層疊出,那濃郁翠綠如春日妝容,早晚景色都很美。老僧在山林與猿猴、麋鹿為伴,此地靈秀,山澤中似有龍蛇潛藏。井泉仿佛引來了天臺山的脈絡,洞壑間不時綻放著如閬苑般的花朵。可笑我坐著竹轎趁著夕陽而行,回首望去,白云繚繞著梵王居住的寺廟。
東隅:東方。嶺嶠:泛指山嶺。紆層:曲折層疊。
黨:結為伙伴。
天臺:山名,在浙江東部,多勝景。
閬苑:傳說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籃輿:竹轎。
梵王家:指佛寺。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較難確切知曉。從詩題“次韻”可知是和范子儀的詩而作。可能是詩人在游覽東山時,被東山的美景所觸動,結合友人的詩作,有感而發寫下此詩。當時詩人或許處于一種閑適的心境,在欣賞自然美景中尋求心靈的寧靜。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東山的秀麗景色和清幽意境。其特點是寫景生動,意境空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對自然景觀的細膩感受和詩意表達。
江瀆池頭爛醉歸,青旗日晚插城扉。
正馳玉勒沖紅雨,又挾金丸伺翠衣。
老境漸侵歡意盡,舊游欲說故人稀。
憑高三嘆君知否,倦鹢無風亦退飛。
折柳湖南別尚新,書來已見柳揺春。
故情有此膠投漆,薄俗從渠越視秦。
長劍拄頤那復夢,短衣掩脛未全貧。
有詩亦欲頻持寄,腸斷西江六六鱗。
端為身閑覺日長,不嫌兒輩笑清狂。
湖光瀲瀲歸舟疾,雨點霏霏醉頬涼。
斷彴苔生人喚渡,孤村霜近稻登場。
宦情不獨今年薄,游子從來念故鄉。
扶杖村東路,秋來始此回。
寒鴉盤陣起,野菊臥枝開。
憂國丹心折,懷人雪鬢催。
房湖八千里,那得足書來。
和風薄靄過清明,減盡重裘覺體輕。
正午軒窗無樹影,乍晴阡陌有鶯聲。
醸成西蜀鵝雛酒,煮就東坡玉糝羮。
捫腹翛然出門去,春郊何處不堪行。
夜永空齋睡不成,起扶藤杖傍池行。
露濃雙鵲移枝宿,風急孤螢墮草明。
斷續更籌傳古戍,縱橫河漢接高城。
寒泉未潄神先爽,靜聴銅瓶汲井聲。
我詩慕淵明,恨不造其微。
退歸亦已晚,飲酒或庶幾。
雨余鉏瓜壟,月下坐釣磯。
千載無斯人,吾將誰與歸。
懷器潛山澤,逢時起薜蘿。
星辰占寶劍,雷雨化龍梭。
禹穴書雖富,浯溪石未磨。
門閭更須筑,有子繼三科。
湖光分別浦,嶺路過前村。
泉石相縈帶,云煙互吐吞。
耕犁無易業,鄰曲有通婚。
試覓誅茆地,吾將遺子孫。
寒雨連三夕,幽居只數椽。
家貧輕過節,身老怯增年。
日月悲歌里,關山淚眼邊。
梅花自開落,嘆息為誰妍。
涉世心知百不能,閉門懶出病相仍。
簞瓢味美如烹鼎,鄰曲人淳近結繩。
半顆鴉殘墻外杏,一枝鵲裊澗邊藤。
蕭然掃盡彈冠興,敢為詩情望武陵。
年年最愛秋光好,病起逢秋合賦詩。
樷菊漸黃人醉后,孤燈初暗雨來時。
舊書細讀猶多味,老態相尋似有期。
早信為農勝覓祿,一生虛作虎頭癡。
褦襶京塵觸熱行,豈知世有野堂清。
硙茶落雪睡魔退,激水跳珠涼意生。
亹亹清風隨塵柄,悠悠長日付棋枰。
小舟先向蘋汀泊,浴罷還須泛月明。
河湟使典珥左貂,曲江相君謝不朝。
宮中玉環狐作妖,黠虜旁窺心已驕。
天維欲絕地軸搖,有識凜凜憂宗祧。
賀公托言師松喬,黃冠徑歸侶漁樵。
老馬立仗不自聊,去如鸞鳳沖煙霄。
傾都祖餞擁渭橋,賢哉大夫脫塵囂。
揚州渡江木蘭橈,入東夜聽錢塘潮。
我來故祠竹蕭蕭,黃冠野服傳生綃。
詞卑愧匪英瓊瑤,空采蘋藻奠桂椒。
虛堂斷香閉寂寥,遺魂零落何由招。
少年讀爾雅,亦喜騷人語。
幸茲身少閑,治地開藥圃。
破荒?瓦礫,引水灌膏乳。
玉芝移石帆,金星取天姥。
申椒蘼蕪輩,一一粲可數。
次第雨苗滋,參差楓葉舉。
山僧與野老,言議各有取。
瓜香躬采曝,泉潔謹炊鬻。
老夫病若失,稚子喜欲舞。
余年有幾何,長镵真托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