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山長歸越燈前酌別 其一
陳榻事巳陳,不用再三瀆。君去閉山齋,歲寒兩竿竹。
陳榻事巳陳,不用再三瀆。君去閉山齋,歲寒兩竿竹。
得喪紛紛轉群欲,誰及愛嵩三十六。
有客忽自東南來,已為湖山飽雙目。
逸興不住皇州春,天津橋南酒初熟。
長念花王司馬坂,洛陽今寓誰家館。
已聞香信滿東風,嬪御相從水光畔。
芳容須向盛時吟,昔也醉翁長恨晚。
谷雨且老黃鸝聲,急上征鞍望瀍澗。
送行詩句無纖塵,自有交游在霄漢。
藜莧腸中何所須,但愧銀鉤落香翰。
看花知遺生,看山知養神。
妖奇怪麗九十種,未失東風助培壅。
三十六峰元氣清,獨插太虛無古今。
烏犀解軸黃金裝,吳綾蜀錦鸞鳳翔。歐虞飛毫灑中詔,帝曰咨汝田曹郎。
汝能教子以義方,濟濟來仕吾國光。賁汝爵秩及身章,潛德晦耀吾豈忘。
田曹有亭在繁上,舊以義方揭亭榜。安知教子三千年,契合前言被天獎。
翰林為易如詔名,春入丘園添氣象。里老來觀歸責兒,急尋字解治王詩。
彩衣朱旛典便郡,簡池太守真汝師。
卻塵兼卻暑,非市亦非郊。
龍孕雪中種,鳳翻云外梢。
蕭蕭天籟作,淡淡月華交。
切玉歲寒味,供餐無外肴。
千里共明月,彼此惟月知。音信雖不聞,有月難為詢。
對月祇自恨,中夜還窺人。姝子想無寐,瞻望應敷陳。
既然默默得心腑,那更徐徐入庭戶。因笑延之題,歿為長不歸。
一息已云往,寧復為歸期。稚子亦自曉,安用延之持。
希逸辨既妄,徒泄延之非。兩詩寓意囗囗好,云海沈沈杳無耗。
紅顏銷盡那得聞,惟勝知之遇兇暴。
累日雨不止,風高如作寒。
三分雖過二,忽忽便向闌。
一身百憂集,況可計先懽。
不見是無悶,念此聊自寬。
宛轉雙源花在處,花葉重重瑞炎暑。
日光相照鉛華鮮,翠蓋紛紛擁紅女。
不貪青子老芳容,薰風偷出香無數。
乃知源上有神仙,何必夭桃隨水去。
百花巖上仙人住,巖下為州山水聚。
白頭青冢南北人,倒影沈沈獨懷古。
倚欄把酒與誰同,況是使君為獻主。
應喚漁舟疏葦中,旋膾游鱗落紅縷。
秘書座上最軒昂,能共春云爭態度。
紅衣帶月今何處,幾轉春殘掩朱戶。
飛船送客空斷腸,梁塵漫落聲中句。
虛白亭前湖水閑,忽為霓裳起思慕。
出門沙土亂如雨,薰風吹夢天南去。
玉皇親自策才猷,誰作靈鼇上釣鉤。
俊思內窺天問邃,韶光中看御香浮。
尚懷獻藝趨前列,何幸持衡綴上流。
欲向鸞輿心未放,更須銀燭始回頭。
國子先生行最淳,紅顏猶足照青春。
神仙廬下分符遠,父老鄉中衣錦新。
畫舸欲飛初得雨,煩襟如洗乍離塵。
從來官職清于水,好為江山作主人。
相見常嗟相聚稀,平嵐危榭對斜暉。
牛羊遍野草初綠,槐柳成陰春已歸。
頂上緋生麋角解,嘴邊黃盡燕初飛。
白頭共作天涯客,幾向南山詠式微。
石鼓埋入地,荊璧飛上天。
嗚呼魯公碑,風雨三百年。
愛字不愛石,磨滅安得傳。
不敢手觸之,謂是甘棠篇。
千尺杉前帝釋宮,種蓮不用百花叢。
石橋路近橫天外,池水光寒坐檻中。
紅日幾窗新活計,白云香火舊家風。
虎溪社客今憔悴,此意憑誰謝遠公。
人面亦相映,龍山應獨賞。
卻因清淡中,艷異尤堪尚。
靖節籬下吟,幽懷忽馳想。
武林溪上游,芳容若迎望。
妙本自無二,佳名誰有兩。
辨事惟頼香,根蒂豈容妄。
榮到蟾宮父子同,滿堂天秀望仙峰。
六枝已勝燕山桂,八子須攀潁水龍。
風信動人香遠遠,月華垂地影重重。
余芳更有成林日,行見君家萬里封。
夢中懷日有誰知,莫恨真人下降遲。
會合裕陵同祔處,因緣潛邸獨飛時。
九霄重引真仙仗,四海初傳大母儀。
悵望鳳臺山下去,東郊無計上金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