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能幾何
青春能幾何,青春能幾何。蒼髯紺發看成皤,亦有紅顏嫩于花,東風馳道屬誰家。可道光陰流電轉,草上霜飛峭如剪。心如不知恍重見,心語不通惟見面。重見面,愁轉多。歸來銀燭炯長夜,嘆息青春能幾何。青春能幾何,青春能幾何。日烏月兔去如梭,膠粘難安枝上花。頗惜相逢殊草草,中心有言不復道。鵲喜傳訛易顛倒,想得也應生懊惱。謾自有千金,無方駐臉霞。休言洛陽看花伴,經年浪蕩不歸家。君不見青春能幾何。
青春能幾何,青春能幾何。蒼髯紺發看成皤,亦有紅顏嫩于花,東風馳道屬誰家。可道光陰流電轉,草上霜飛峭如剪。心如不知恍重見,心語不通惟見面。重見面,愁轉多。歸來銀燭炯長夜,嘆息青春能幾何。青春能幾何,青春能幾何。日烏月兔去如梭,膠粘難安枝上花。頗惜相逢殊草草,中心有言不復道。鵲喜傳訛易顛倒,想得也應生懊惱。謾自有千金,無方駐臉霞。休言洛陽看花伴,經年浪蕩不歸家。君不見青春能幾何。
紅泉風俗如鄒魯,易合西華數載盟。
莫把肝腸隨世變,常分儋石作人情。
哦詩豈詫文章好,立教先須義利明。
戲問苦廬余子畏,論交何重與何輕。
昔我共筆硯,知君賢弟昆。
門邀百客醉,囊諱一金存。
忽與鐘聲盡,長悲磬色昏。
多年趙家府,銷減惠王孫。
宅古竹陰晚,書殘燈焰稀。
深知靜者趣,轉益宦情微。
別殿行催甲,休工坐掩扉。
御前清切地,重得薦皇闈。
外補何多只近州,卻于中禁賸淹留。
晚參國論非無樂,苦說時難更有愁。
天下知心古來少,人間此夢覺應休。
自嗟不識鄞江路,清淚因公寄海流。
買屋移居已歷年,北偏破漏更新椽。忽于瓦下得昜字,鑄在小刀殊駭然。
主人懽喜檢玉篇,昜也音揚飛也箋。儒生例作飛揚想,符瑞壯之心益堅。
中間整頓安書案,此物攜來呈我看。神扶頃刻聰明開,便解卜君門戶換。
文形上下分兩刀,刀字成三意如何。昔人曾解三刀夢,果把一麾時命遭。
正形五畫為五馬,馬字依稀昜字寫。屋成一百六十秋,來歷無從詢鐵冶。
漁溪市中多學者,舉業棄之如土苴。吟詩白日費工夫,勸君自此知趨舍。
山水仙鄉出人物,課書雖少多簪紱。黃生雙眼自超奇,莫遜此刀持待兒。
大書闊榜為昜軒,我更分毫細討論。名場變易須容易,不到艱難過禹門。
西浦鳴榔下釣磯,歌聲欵乃送斜暉。
扣舷互答驚鷗夢,拍手歡呼看鷺飛。
山接素琴仙子過,洲連青草使君歸。
海天空闊家長在,一任蘆花雪點衣。
家住東郊深,能詩人共尋。
冰梭間道錦,玉軫斷文琴。
城漏宵添滴,窗花晝減陰。
新涼白頭句,清甚費悲吟。
雨慳水澀從季秋,倏忽春半河斷流。
有僧了妙能禱祈,直云天閟非人求。
朝誦呪,夜安禪,十陰九暗來纖纖。
呪光禪寂轉相發,潤澤徐乃通幽潛。
我老拜請良獨難,香煙鬰薄重霄間。
旁搜潭洞攪龍蟄,鞭雷走電開天關。
天意豈令一犁緩,人心正待百渠滿。
補天不及人未知,禪心況寂嗟爾為。
帆來帆去海中山,自笑臞仙歲月閑。
忽值巡游防豕突,也叨扈從識龍顏。
寺傳弓劍煙嵐外,門掩詩書浪泊間。
待得諸孫上金榜,九重高拱報堯班。
老艾先生歿,骎骎四紀年。衣冠常嘆惜,文字合刊傳。
東巒乃猶子,遺藁掇拾全。網山雖上足,無刀堪雕鐫。
從游今殆盡,錄藏多散捐。裔孫韙君應,發憤起收編。
甲集且流布,俸微艱得錢。晚春題壁去,名姓輝藍田。
制錦增廩給,乙丙尋踵前。搜羅必盈十,但祝君高遷。
我老不可待,權輿已欣然。
八卦重來夢一周,人生更得幾年浮。
看君矍鑠猶堪展,似我龍鐘只合休。
淮廣早供詞峽興,湖湘留與鬢霜游。
還鄉試問同庚客,剩有頭顱話舊否。
雀尋屋角穿,燕繞簾櫳窺。共賀新宇就,生物欣有依。
含德厚乃祖,義完嗟利隳。最憐常熟令,櫝韞不盡施。
溫恭化群從,遜悌流深規。一絲必同袍,粒黍無異炊。
感零天上露,潤浹園中葵。魚蟹雖芳鮮,不如此菜肥。
涼風送佳音,桂林自生枝。借子赤霄羽,登君文石墀。
樸斲吁已勤,礱密審所宜。諒為前峰近,長映客星垂。
南院觀溪心已清,縈紆更上閣中行。
西窗車馬市橋橫,東窗遠山云霧生。
日斜沙石淺可數,半夜轟雷驅猛雨。
農圃嘈嘈春水高,誰得身閑延客歌。
醉后下階齊拍手,長株矮樹排花柳。
主人更要雙眸寬,去年拄杖尋長安。
一行一處狂呼去,日日芳園大如許。
買地此多直幾金,千屏萬障為墻堵。
西湖覽畢歸興忙,川無大小人相羊。
清風明月淛江有,酒廉魚賤輸吾鄉。
東家兒婦試新衣,西家殘織方下機。
東家宰牲嫌不肥,西家呼兒去采薇。
欲掩不掩留半扉,等彼良人心依依。
小兒出門看落暉,平章去時霜未晞。
須臾忽見扁舟飛,雙槳掝破清漣漪。
抖擻裙兒牽兒上釣磯,手掩蓬鬢漸覺面生輝。
遽呼良人何來遲,稅苗更管中限違,且買豚肩連夜歸。
思我從網山,問道紅泉市。托翁自漁溪,餉我百余里。
數窮初值變,巢穴夜焚毀。我恰還君家,曉霜失行李。
君家一物無,宦學吾請已。艱難全信義,勉強圖終始。
三載客招提,饋遺無廢弛。薄莫聞叩門,奔走勞仆使。
先生顧之笑,以我匹子美。他時誓作銘,自送此老死。
新春方七十,行步追鹿豕。犀斜宿草多,惆悵余一紀。
幸有活頭顱,見君松竹比。屈伸隨變化,貧富休悲喜。
人生飽諳歷,熟識興衰理。身佚心鎮愚,千歲焉用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