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感懷三首 其二
支離蜷曲臥巖阿,老至無能似棄柯。
開卷恍如逢故友,種花聊與遣愁魔。
酒因減量持杯少,詩到衰年俚句多。
憂患替人筋力悴,那堪天地更風波。
支離蜷曲臥巖阿,老至無能似棄柯。
開卷恍如逢故友,種花聊與遣愁魔。
酒因減量持杯少,詩到衰年俚句多。
憂患替人筋力悴,那堪天地更風波。
身體衰弱蜷縮著臥在山巖旁,年老沒了能力就像被丟棄的斧柄。打開書卷恍惚間如同遇到老友,種些花暫且用來排遣愁悶。因為減少飲酒量而很少端起酒杯,到了老年詩作里俚俗的句子增多。憂患讓人身心疲憊,哪里還能承受天地間再掀起風波。
支離:身體衰弱、殘缺。蜷曲:彎曲、蜷縮。巖阿:山巖彎曲處。
棄柯:被丟棄的斧柄,比喻無用之人。
遣愁魔:排遣愁悶。
俚句:通俗、不文雅的句子。
此詩應是詩人七十歲時所作。人到暮年,身體機能衰退,生活中可能遭遇諸多不順與憂患,詩人有感而發寫下此詩,抒發自己年老后的心境和對生活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詩人對自己年老處境的感慨。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以平實語言道盡老年的無奈與哀愁。在文學上雖未產生廣泛影響,但反映了個體在特定人生階段的真實感受。
松蘿山頭云氣橫,落石渡口滄江平。舟人艤棹童子候,欲別未別難為情。洪君不獨醫國手,千金秘傳懸肘后。蘇家有井不自醫,投劑二豎聞風走。江樓有酒君莫斟,酒斟不盡離人心。杏花成林春風深,花屏山下來相尋。
秧疇水落荇渠尖,玉石當中碧一奩。石面平鋪波面皺,千花織出水精簾。
逝矣梁公實,清時隱漢關。扁舟浮大海,健筆志名山。豈悟風流盡,猶言洗沐還。文章憎白發,服食誤紅顏。禪草來天上,玄經出世間??v為華表鶴,羽翮已難攀。
震霆人馬俱辟易,揮鞭不復能掩聰。棗葉沉沉過凍雨,柳陌蕭蕭來晚風。失馬急追憐從者,負薪徒涉念衰翁。驛程亦有馳驅苦,猶及殘陽一點中。
攜詩訪禪老,地僻景途幽。紅葉千林晚,黃花一徑秋。崖云低屋角,澗水落磯頭。漸掃江湖跡,相從話舊游。山徑來云氣,煙林變晚容。偶然成獨出,且喜得相逢。此興知誰會,常時悔自慵。長吟破寥闃,涼月上高松。
葛覃專美后妃賢,浣濯衣裳是所先。若使身無恭儉德,金珠鏤繪謾新鮮。巧把真珠縷作襦,爭奇斗好盡功夫。文皇海內多絲帛,只為夫人曳地無??椪吆稳艘抡哒l,越溪寒女漢宮妃。宮妃莫道無青史,馬后先傳大練衣。人君風化匪虛文,舉動常令天下聞。唐帝宮中三浣濯,未如晉武雉裘焚。柔桑春繭未登盆,催稅公文已在門。一口無辜系囚獄,全家號泣動鄉村。官中催稅急如弦,納中還須陪費錢。若有紕疏并糊藥,忍看捧血滿庭鮮。千梭札札未成端,織了先須納縣官。請得卻資泥土用,不知機上忍饑寒。蠟屐平生能幾兩,衣裘粗足莫貪多。愚哉富室千箱積,回祿穿窬汝奈何。
西來一水自山涇,半入塘橋半鶴城。南北回環如有意,往來長得順流行。
香堤繫蘭棹,應憐蒹葭老。陌上一傘青,翩揚去遠道。
南山一何高,孤云何珊珊。朝看云出林,暮云復歸山。云歸已復出,游子何時還。迢迢云舍遠,可望不可攀。持杯不能酌,悵然起憑闌。
半山綠暗半黃明,細路斜風落葉深。閑坐秋居無問客,明朝飛雪到前庭。
韶州西去是衡山,楚客舟從嶺左還。欲語祝融天上事,思君迢遞見君難。
一器成初售,爭先樣又新。低昂百工手,鼓舞四方人。雕刻知何極,漸磨豈易淳。光陰并紅紫,袞袞付泥塵。
偶得回鑾處,遙因想翠華。彩云飛輦路,象跡印汀沙。曉日彭城地,春風楊柳花。獨慚隨使節,重此泛仙槎。
錦書玉札杳知聞,望斷江東日暮云。記得覺林同逭暑,一杯杏酪兩人分。
千山供一覽,眼盡即云天。聚靄高卑錯,巉陰右左懸。髻當斜照闕,襟抱反吹前。睥睨真何際,微茫得又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