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齋卷
圣賢一脈傳無窮,誰家燈火西窗紅。
韋編斷盡蠹魚走,中庸豈在書版中。
于穆此天吾一理,周孔羲文長不死。
此齋一過一悚然,白發披披已垂耳。
為堯為舜無古今,天人分數誰復深。
莫怪不知楊萬里,草廬文字子思心。
圣賢一脈傳無窮,誰家燈火西窗紅。
韋編斷盡蠹魚走,中庸豈在書版中。
于穆此天吾一理,周孔羲文長不死。
此齋一過一悚然,白發披披已垂耳。
為堯為舜無古今,天人分數誰復深。
莫怪不知楊萬里,草廬文字子思心。
圣賢的思想一脈相承無窮無盡,不知誰家西窗下燈火正紅。把編聯竹簡的皮繩翻斷,蛀蟲都離開了,可《中庸》的真諦難道只在書本之中嗎?這偉大的天理與我心相通為一,周公、孔子、伏羲、文王的精神永遠不死。經過這誠齋,我不禁悚然動容,白發蓬松已經垂到耳邊。做堯做舜不分古今,天道和人道的分際又有誰能深入探究。不要怪不了解楊萬里,這草廬中的文字蘊含著子思的思想。
韋編斷盡:出自《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年喜讀《周易》,多次翻斷了編聯竹簡的皮繩,后用來形容勤奮讀書。
蠹魚:蛀蝕書籍的蟲子。
于穆:贊嘆詞,有深遠之意。
披披:形容頭發散亂的樣子。
子思:名孔伋,孔子之孫,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相傳《中庸》為其所作。
楊萬里號誠齋,此詩可能是他對自身學術追求和思想理念的一種表達。楊萬里所處南宋時期,理學興盛,他深受儒家思想影響,致力于傳承和發揚圣賢之道,此詩或許是他在回顧自己的學術生涯、思考學問真諦時所作。
這首詩主旨在于強調圣賢思想的傳承和學問的真諦不在書本表面,而在于內心的體悟。其特點是將哲理融入詩歌,以質樸的語言表達深刻的思考。在文學史上,體現了楊萬里在學術和詩歌創作上對儒家思想的弘揚。
迎風軟舞試腰圍,
瘦極偏宜金縷衣。
怪底三郎愛秾艷,
沉香空賞牡丹肥。
雪壓山頹,誰撒下、瓊花玉蕊。寒氣凜、沈沈天籟,望迷千里。
群雀耐寒枯樹頂,扁舟獨釣平沙觜。把江南、圖畫展開看,都難比。
臺榭遠、登臨喜。樓閣上,歌聲起。賞時光,居士獨憐愁底。
安得四方寒畯彥,歸吾廣廈千間里。但今生、此愿得從心,心休矣。
篋書長與借,手勘若相論。
城擁湖風響,臺明苑雪痕。
饑鷹高不落,僵木濕猶翻。
為報今朝事,微吟向寓園。
黃云收盡綠針齊,
江北江南水拍堤。
野老扶攜相告語,
兒童今始識鋤犁。
早欲投閑林下坐,
苦無度牒與袈裟。
在家儻若謝靈運,
薄酒須知也勝茶。
亂山合沓不容車,路入窮鄉亦可嗟。
于菟窺人渾似犬,羝羊分乳便名茶。
風聲凄楚禽啼樹,野色荒涼草戴花。
落日亭亭何處宿,危巖寂寞幾人家。
吳淞江上好春風,水上花枝處處同。得似鴛鴦與鸂鶒,時時來往錦云中。
水上花枝日日開,行人頭白不能來。請看門外東流水,流向滄溟更不回。
江水東流更不回,行人白發苦相催。只恐明朝風雨惡,夜深燈燭亦須來。
千株云錦照江沙,沙上青旗賣酒家。莫怪狂夫狂得徹,吳姬玉手好琵琶。
吳姬玉手好琵琶,少小聲名到處夸。但使主人能愛客,年年來此看江花。
江花紅白最堪憐,莫惜看花費酒錢。他時白發三千丈,縱使頻來不少年。
黃家渡西多好春,黃家渡上酒能醇。看花吃酒唱歌去,如此風流有幾人。
寒食清明正好春,看花須著少年人。少年看花花自喜,白發看花花亦嗔。
松江水碧碧如天,水上行人坐畫船。記得吳兒《竹枝》調,為君高唱百花前。
日日花前金叵羅,百年能得幾經過。花開花謝人還老,狂客狂吟莫厭多。
寄語看花江上人,清明時節好來頻。清明節后多風雨,風雨顛狂惱殺人。
牽袂依依銀蠟下。聽雙燕、呢喃話。早羅袖、涔涔淚盈把。樓外也、山如畫。樓內也、人如畫。
無分蘭釭還卜夜。又門外、驕嘶馬。問甚日、花陰重洗斝。酒盡也、春無價。春去也,花無價。
馬塢高峰翠崿聯,徵君齒德并山川。
采芝剩有金光在,種桂都成玉魄圓。
鳧舄養分天上祿,魚頭寵拜耄馀年。
只今何以酬明貺,忠孝傳家兩字全。
石頭城東煙水空,
金鰲夜吸海底紅。
天吳嚙斷白玉虹,
渴猊怒攫青芙蓉。
中流幻出妙高峰,
浮濤拍浪將奚從,
似欲渡江隨六龍。
掛冠十載水云鄉,忽奉新詩助發揚。
老境不能尋汗漫,圣時欣服值虞唐。
喜君均佚琳祠樂,愧我初無襪線長。
它日林泉儻相覓,一蓑煙艇洞庭霜。
愿公十襲勿浪出,
六丁取將飛辟歷。
海濱槎客舊吟曹,領略春風上繡袍。
佳色一簾花掩藹,孤蹤萬里水周遭。
未除言語頻焚藁,豈有英雄慣捉刀。
客里流年容易度,手持漢節尚馀旄。
故園當已雪,君定幾篇詩。
折竹聲中得,煎茶味外思。
吾人年歲遣,各自寂寥隨。
獨有麻衣淚,都來兩鬢絲。
南雁去來盡,音書不可憑。應過蠻嶺瘴,聞拊楚臣膺。滄海沈秦璧,愁云起舜陵。可堪夢魂在,回首舊孤棱。
月離孤嶂雨,尋夢下山川。野冢埋鸚鵡,殘碑哭杜鵑。妓收中使客,民買內醫田。到此聞鄰笛,離情重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