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四祀季冬夢與人環坐杰閣烹茶飲于左右堆阿堵物茶罷共讀詩集意謂先賢所述首篇題云永叔誦徹三闋遽然而覺特記一句云東野龍鐘衣綠歸議者謂非吉兆因即東野遺事反其旨而足之為四絕句云
東野龍鐘衣綠歸,食齏腸苦竟棲遲。出門顧我渾無礙,未肯徘徊只賦詩。
東野龍鐘衣綠歸,溧陽何足處男兒。微生縱有孤吟癖,尚擬朝端振羽儀。
東野龍鐘衣綠歸,平陵投老倦奔馳。黑頭我欲功名立,冷笑馮唐白發垂。
東野龍鐘衣綠歸,分甘假尉志何卑。詩名藉甚徒為爾,不及勛庸顯盛時。
東野龍鐘衣綠歸,食齏腸苦竟棲遲。出門顧我渾無礙,未肯徘徊只賦詩。
東野龍鐘衣綠歸,溧陽何足處男兒。微生縱有孤吟癖,尚擬朝端振羽儀。
東野龍鐘衣綠歸,平陵投老倦奔馳。黑頭我欲功名立,冷笑馮唐白發垂。
東野龍鐘衣綠歸,分甘假尉志何卑。詩名藉甚徒為爾,不及勛庸顯盛時。
孟郊老態龍鐘穿著綠衣歸來,吃著腌菜生活清苦而久居不遇。我出門看他全然沒有阻礙,他也不徘徊猶豫只是賦詩抒懷。孟郊老態龍鐘穿著綠衣歸來,溧陽那個小地方哪能容得下男兒。即使他一生有獨自吟詩的癖好,還想著在朝堂上有所作為。孟郊老態龍鐘穿著綠衣歸來,到平陵養老厭倦了四處奔波。我正當壯年想要建立功名,冷笑那馮唐到白發蒼蒼才被人想起。孟郊老態龍鐘穿著綠衣歸來,甘心做個小縣尉志向多么卑微。詩名雖然顯赫卻也不過如此,比不上建立功勛處于顯盛之時。
東野:孟郊,字東野。龍鐘:行動不靈便的樣子,形容老態。衣綠:唐代官員品級低的穿綠衣。食齏(jī):吃腌菜,形容生活清苦。棲遲:淹留、久留。溧陽:地名,孟郊曾做過溧陽尉。微生:指孟郊。朝端:朝廷。振羽儀:比喻在朝廷上有所作為。平陵:地名。黑頭:指年少,頭發烏黑。馮唐:西漢大臣,老年才被重用。分甘:甘心。假尉:指孟郊任溧陽尉。勛庸:功勛。
“宣和四祀季冬”表明創作時間為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 年)冬。當時社會表面繁榮,但內部已危機四伏。作者夢到與眾人一起烹茶讀詩,首篇提到孟郊詩句,醒來后結合孟郊生平經歷,反其旨創作此詩,可能是借孟郊之事表達自己渴望在年輕時有所作為、建立功名的心境。
這首詩以孟郊的經歷為切入點,通過對孟郊一生的回顧和評價,抒發了自己的人生志向。詩中展現了作者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部分文人渴望建功立業的心態。
祖屋成灰燼,倭夷很毒情。我聞增慨嘆,汝定淚縱橫。
已已無深痛,徐徐可再營。才能年更富,寧患業無成。
世事寧非數,人生合有災。幾年勞積累,一日變灰埃。
出谷鶯非托,遷巢燕亦猜。但看勤植立,天意有安排。
南峰雙峙海門開,晝夜波濤捲地回。
雄似平沙奔萬馬,驟如闊漢殷千雷。
鳴檣已見風當勁,吼汕先知雨欲來。
常向長松高枕臥,幾番殘夢為低徊。
香瓣平生滿意熏,更參曲阜問關津。祇宜黃閣官尊貴,不敢近前丞相嗔。
一門翰墨森圭璧,諸老題評粲錦花。珍重云仍好收拾,夜虹貫月定君家。
無陰陽地一片,
明明賣貴買賤。
死尸無處活埋,
露出三頭兩面。
聞道韶光色色新。青驄驕玉勒、踏芳塵。
河橋嫩柳折殷勤。全不管、葉葉翠眉嚬。
鶯語咒含嗔。子規催不轉、未歸人。
東皇若肯惜馀春。紅藥在、重染茜香勻。
平生富情義,至死不寐悔。
更無桃花米,惟有銀魚佩。
一家將奈何,九子尚無配。
魂兮且勿憂,幸有山公在。
三年泲上悲秋客,別后詩情近若何?
花岸不辭行處遠,柳風偏愛醉來多。
也應高唱隨鴛鷺,未許長吟到薜蘿。
圣代即今需獻納,好將詞賦奏鸞坡。
江上形容吾獨老,天涯霜雪霽全消。
久知白發非春事,未有涓埃答圣朝。
多病窮愁常闃寂,獨能無意向漁樵。
欲填溝壑惟疏放,回首扶桑銅柱標。
兩人合著畫屏里,身似寒松心似水。
穿松涉水吟未已,落日平蕪澹千里。
蕭蕭楓葉飄丹黃,林下人家打稻忙。
遙指炊煙風裊處,矮腳雞肥白酒香。
猗嗟山村人兮樂莫樂,何不與子買廬落。
暮境難禁日月催,臘醅初見坼泥開。
壓車麥穗黃云卷,食葉蠶聲白雨來。
薄飯蕨薇端可飽,短衫纻葛亦新裁。
宦涂自古多憂畏,白首為農信樂哉。
一灣綠水花遮路,朱欄人倚樓。
嬌憨不肯下簾鉤。
莫轉頭,新月半天愁。
道眼昭昭洞九流,
此心天地一虛舟。
浮云得失關何事,
要識梅亭對柳洲。
新陂剩水沃良苗,
想見當時相杵謠。
尚有荒馀須快犢,
何須塌具更懸腰。
山郭靜,樓閣迥連云。
歌管邀回桃葉楫,舞茵催試石榴裙。
可惜日將曛。
曇首宏微俱置散,定夫魯直幸齊年。
晚摩詩壘欲師事,獨嘆鬢霜差子先。
三館綠槐歸夢憶,千巖紅葉獻深妍。
遙知杞菊新賡賦,寫美還貽軟玉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