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心上人歸琴川
五道川流似五弦,
綠窗朱戶照明鮮。
飛來峰下僧歸去,
髣髴華亭落照船。
五道川流似五弦,
綠窗朱戶照明鮮。
飛來峰下僧歸去,
髣髴華亭落照船。
五道河流如同五根琴弦般流淌,綠窗紅門在陽光下明麗鮮艷。飛來峰下你(心上人)即將返程歸去,仿佛華亭那落日照耀中的歸船。
五道川流:指琴川(今常熟)境內五條分流的河道,因形似琴弦得名,呼應‘琴川’之稱。
五弦:以琴弦比喻川流,既切地名,又添詩意。
綠窗朱戶:綠窗紅門,代指華美的房舍,描繪沿途明麗的人文景觀。
飛來峰:此處或為送別地附近的小山,或借指行程中的地標;僧:或指心上人(或其身份似僧之清逸)。
髣髴(fǎng fú):同‘仿佛’,似是而非的樣子,表想象中的歸程畫面。
華亭:古地名(今上海松江),或借指琴川附近水域;落照:落日余暉,渲染歸程的朦朧與詩意。
琴川為常熟舊稱,因境內五浦分流如琴得名。詩為送心上人歸此而作,當寫于離別之際。詩人以琴川特色‘五道川流’起筆,結合沿途所見(綠窗朱戶)與歸程想象(華亭落照船),傳遞離情。具體創作時間、地點無考,背景聚焦于送別場景。
詩借琴川‘五弦’地貌特色切入,以明麗景致襯離愁,通過歸船意象含蓄表別情。語言清新,意境交融,是一首緊扣地域特征、情感細膩的送別佳作。
江上霜風吹角巾,東歸不獨為吳莼。
掃除長劍華纓夢,收拾孤颿短棹身。
勾漏丹砂開灶晚,商顏芝草滿山春。
東封敢擬迎鑾仗,且作行歌陌上人。
步步常由逆境行,極知造物欲其成。
磨礲久已盡芒角,烹煮豈容重發生。
死到面前猶覺小,事于身外孰非輕。
出門不必名山去,但見風煙已眼明。
意緒喪家狗,形骸槁木枝。
曲肱雖自適,縱理固當饑。
買絮初寒后,畦蔬小雨時。
窮途何用卜,吾道即蓍龜。
南陌歸雖久,東籬興又新。
無求覺身貴,好儉失家貧。
引水常終日,栽花又過春。
桃源不須覓,已是葛天民。
秋草荒無路,來游感廢興。
殘僧僅粥飯,古像冷香燈。
扶病驚重到,題名記昔曾。
自量難笑汝,一嘆倚枯藤。
藥與疾相當,何恙不能已。
良醫善用藥,疾去藥亦止。
晨晡節飲食,勞佚時臥起。
藉臼米長生,耄期直易爾。
山棲天與癖,酒復甚所愛。
雖云慚黃綺,亦慕嵇阮輩。
失腳落人間,二事略皆廢。
晚歸臥云壑,謂此在券內。
如何疾屢作,大與初意背。
好山雖在眼,動步輒有礙。
酒戒復堅持,如堤憂蟻潰。
何以遣余年,閉戶淡煮菜。
鄰里西成例少蘇,貧家生業得徐圖。
雖非五鼎豈無食,未辦復裈猶著襦。
牢彘漸肥堪奉祭,耕牛已買不求租。
卻思流落天涯日,要是家居勝道途。
篤學仁何遠,窮居道亦行。
能充氣剛大,誰蔽性光明。
家世艱難業,鄉閭宿昔情。
歲殘相勞苦,惟是語春耕。
銅壺受五升,中貯太古醇。
相從亦已久,一朝委流塵。
我豈少恩哉,白頭乃如新。
誰知矮道士,亦作斥仙人。
主人元是客,儒士卻成僧。
垂老貧如昔,經春醉未曾。
褰衣身傴僂,顧影發鬅鬙。
忽憶東岡路,捫蘿試一登。
耳目聰明手足輕,應酬幽事未忘情。
百年日向漁樵過,千里云從幾席生。
樽酒每招鄰父共,圖書時與小兒評。
但余煙水無儔侶,堪笑沙鷗欲抗衡。
平生好大忽瑣細,焚香讀書戶常閉。
少年曾預老聃役,晚歲欲挹浮丘袂。
力探玄門窮眾妙,肯學陰謀畫奇計。
言狂不獨人共排,志大仍憂后難繼。
君看淡掃出繭眉,豈比一尺春風髻。
著書勿恤飽蠹魚,會有子云生后世。
征途暗盡舊貂裘,歸臥林間喜自由。
體倦尚憑書引睡,心安不假酒攻愁。
丹爐弄火經年熟,竹院聽琴竟日留。
今旦理髯還一笑,白間時有黑絲抽。
人看初無寐,形勞幸少休。
夢魂雖栩栩,鼻息未齁齁。
輕若風中絮,浮如水上漚。
死生君了否,試向此中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