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璿公山池
遠公遁跡廬山岑,
開士幽居祇樹林。
片石孤峰窺色相,
此外俗塵都不染,
惟余玄度得相尋。
遠公遁跡廬山岑,
開士幽居祇樹林。
片石孤峰窺色相,
此外俗塵都不染,
惟余玄度得相尋。
東晉高僧慧遠隱居在廬山深處,如今璿公也幽居于這佛地祇樹林。他如片石孤峰般洞察事物的本質,除了像許玄度這樣的知音能來尋訪,其他世俗塵埃都沾染不到他。
遠公:指東晉高僧慧遠,他曾在廬山隱居修行。
遁跡:隱居。
廬山岑:廬山深處。
開士:對僧人的尊稱,這里指璿公。
祇樹林:即祇樹給孤獨園,是佛教圣地,這里借指璿公居住的地方。
色相:佛教用語,指事物的現象。
玄度:東晉名士許詢,字玄度,這里借指能理解璿公的知音。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當時佛教盛行,文人與僧人交往頻繁。詩人可能在拜訪璿公時,被其清幽的居住環境和超凡的精神境界所打動,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璿公的隱居生活和高尚品格。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自然,意境清幽,富有禪味。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詩篇,但反映了當時文人與佛教文化的交融。
崢嶸歲月徂,物色莽於邑。
歡言公子至,坐失百憂集。
宵箔蕙煙橫,寒炮玉脂泣。
勉旃決南圖,荷華行滿隰。
居然兩福地,首尾限清江。
?窱蘆州抱,晶熒石澗淙。
潑云秋???,割雨曉舽艭。
愁絕村南舍,馴雞對小窗。
王公厭承明,出守南宮鑰。結構得崇岳,巋然瞰清洛。
是時謫仙人,發軔自廬霍。郊原春鳥鳴,來此動豪酌。
報投一何富,玉桉金刀錯。新牓揭中楹,千載見遠托。
朅來訪陳跡,物色屬搖落。人煙隔鳧雁,田疇帶城郭。
紅蕖隕風漪,砂礫卷飛籜。青青陵上姿,獨汝森自若。
人生如博奕,得喪難前約。金錘初控頤,已復東方作。
大明升中天,龍鸞入階閣。深懲漁奪弊,法令一刊削。
斯民如解懸,喜氣鬰磅礴。公乎數登覽,行矣翔寥廓。
呦呦鳴鹿野,皎皎白駒場。
朋盍連茅茹,文程琢玉章。
門通三級峻,桂露一年香。
慶及飛龍旦,同歌庶事康。
早歲聲名動玉除,區區漢日謾嚴徐。
高將官況云難學,清得才情水不如。
端的好光親日月,分明有力是詩書。
軒軒昭代文章伯,誰識麒麟下紫虛。
泠風三伏是清秋,雖有炎蒸不汝留。
滿地溪山歸藻井,有時絲管下滄洲。
快哉便得逍遙趣,偶爾還成汗漫游。
誰為發揮無妙手,賦凌楚玉有家丘。
天上開華屋,丘山忽返真。
內人歸赗盛,挽者轉哀新。
鸞詔初干墨,魚軒已暗塵。
藹然多德善,論次有蒼珉。
落落衣冠八尺雄,魚符新賜大河東。
穰苴兵法申司馬,曹植詩原出國風。
拈筆古心生篆刻,引觴俠氣上云空。
石渠病客君應笑,手校黃書兩鬢蓬。
去年人日螺江邊,今年人日在通川。
故家浩蕩五千里,客子騷屑心茫然。
霜蘆盡解故時葉,生意斗爾歸蘭荃。
海風如刀冰塞渡,欲航野水雪暗天。
它鄉信美非吾土,香草悅魂真浪傳。
南冠故聲祇操楚,劉章雅志惟歌田。
五秉如單費廩粟,一囊就盡持餐錢。
顛毛冉冉不吾與,齒根浮動輕于翾。
小雀誰言畏死鷂,未肯屈折同桮棬。
章貢直西三徑在,爾來望眼欲成穿。
科桑洗竹真吾事,孰使齪齪才充員。
何時解得無拘束,歸釣潭頭楓葉鳊。
紫領寬袍漉酒巾,江頭蕭散作閑人。
悲風有意催林葉,落日無情下水濱。
車馬憧憧諸道路,市朝滾滾共埃塵。
覓錢稚子啼紅頰,不信山翁篋笥貧。
若耶溪邊天氣秋,采蓮女兒溪岸頭。
笑隔荷花共人語,煙波渺渺蕩輕舟。
數聲水調紅嬌晚,棹轉舟回笑人遠。
腸斷誰家游冶郎,盡日踟躕臨柳岸。
佛宮琢琳瑯,懸魚警群聰。
緩扣集方袍,急拊趨百工。
雖無筍虛器,自協征與宮。
犂然當人心,邈有炎氏風。
山泉自疏數,珮玉相玲瓏。
朝昏間鐘鼓,清響傳無窮。
惟有寶陀山,于音獲圓通。
一聞如得解,石鞏亦投弓。
戚里薨耆舊,哀榮世未如。
襚加三事袞,奠致兩宮輿。
鹵簿前衢隘,歌鐘后院虛。
英風知不墜,芝玉茂庭除。
一聽胡笳動越吟,聲潛地底氣逾深。
千宮月色單于曲,萬里天光魏闕心。
秉燭何人猶把盞,挑燈有女正穿針。
早寒時節黃昏后,更逐西風應遠砧。
已矣知無憾,賢愚共此途。
白駒馳白日,黃發掩黃壚。
和氏終歸趙,干將不葬吳。
拏疴如可彊,猶擬奠生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