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來寺二首 其二
巖下誰知別有天,個中俯仰趣無邊。
風輕云淡日長午,鳥語花香春自妍。
耕鑿每懸伊尹笠,賡歌時撫伯牙弦。
悠悠此樂傳身世,古往今來幾許年。
巖下誰知別有天,個中俯仰趣無邊。
風輕云淡日長午,鳥語花香春自妍。
耕鑿每懸伊尹笠,賡歌時撫伯牙弦。
悠悠此樂傳身世,古往今來幾許年。
誰能知道山巖之下另有一番天地,在此處俯仰之間樂趣無窮。微風輕拂、云朵淡薄,已是長長的午后,鳥兒啼叫、花兒飄香,春天自然地顯得艷麗。耕作時常常戴著像伊尹那樣的斗笠,唱和詩歌時不時輕撫著像伯牙的琴弦。這份悠然的樂趣傳承于身世之間,從古至今已經過了多少年啊。
別有天:另有一種境界。
個中:此中,這當中。
妍:美麗,艷麗。
耕鑿:耕田鑿井,指農耕生活。伊尹:商初大臣,傳說他曾耕于有莘之野。
賡歌:連續不斷地唱歌。伯牙:春秋時著名琴師。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是在游覽飛來寺時,被寺周圍清幽的環境所感染,聯想到古代賢人的生活,從而創作此詩,表達對閑適自在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閑適生活的喜愛與追求。其特點是景中含情,以自然之景和生活場景展現內心感受。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傳統文人對田園生活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曉共云關暮共龕,梵音鐙影對偏安。禪銷白骨空馀夢,瘦比黃花不耐寒。西望有山生死共,東瞻無侶去來難。故鄉只道登高少,魂斷天涯只獨看。
雨聲澎湃雜風聲,震耳難眠夢不成。門外落花紅似陣,明朝埋玉又何人?
著身鬧市厥惟艱,渺渺狂瀾蕩不還。心莫轉移真匪石,德常安重有如山。談經不踵諸儒后,辨理尤嚴一字間。傾耳名言深猛省,半生日月總成閑。
為問回環夢,何如自在身。禪房花似海,報與異鄉人。
柴荊君獨掩,懷抱向誰開。日慘朱旗閃,云愁白雁來。蒯緱多俠氣,草屨老生涯。二仲應相過,江鄉望我回。
結構崇高秀氣連,清風不老月長圓。春游玉座時相對,花發鶯啼億萬年。
有鳥橫絕來海東,白日片雪飄天風。決云萬里過榆塞,斂翮誤投虞網中。三韓五島渺何許,此地胡為遭紲籠。將軍得之不敢畜,愛護獻入明光宮。神姿矯矯托縑素,特立似與銀瓶同。劍鋒新淬勁翎整,玉花細縷奇毛豐。星眸瓊吻水晶距,英氣滿鞲真俊雄。常思霜鵝上霄漢,肯爭腐鼠趨蒿蓬。圣明端拱罷游獵,雖有長技誰能窮。何當為爾解絳旋,看擊凡禽摩碧空。
奕奕祥光報令辰,融融淑氣轉洪鈞。開門聊自占風色,展刺先欣見故人。晴日笑談驚隔歲,暮年光景喜逢春。桃符歷日年年事,一度相看一度新。
李廣才名漢世稀,孝文猶自未深知。輟餐長嘆無頗牧,翻惜將軍不遇時。隴右英豪真有種,將軍才氣更無雙。功高不得封侯賞,祇為當時殺已降。
《云》、《韶》聲靜拜彤墀,轉覺嬋媛不自持。罪大故應誅兩觀,網疏猶得竄三危。盡披肝膽知何日,望見衣裳只此時。但愿太平無一事,孤臣萬死更何悲。
歲暮青條已見梅,馀花次第相爭開。淮南無此山林勝,作意春風更一來。
下相城,淮水陽,烈風吹大樹,原陸何茫茫。人言此地生項羽,有力拔山如猛虎。橫行天下八千兵,三載成功霸西楚。是時豈無豪杰來,一聞叱咤肝膽摧。漢王拱手聽約束,秦社捲地成煙灰。混一山河歸有道,鴻溝中分何草草。悲歌帳下戀佳人,羞面江東看父老。胡不思坑降卒,殺子嬰,沉懷王。人心離楚已屬漢,寬仁必興殘暴亡。所以萬人敵,竟為五侯得。空馀陔下帳中歌,千古令人感慨多。
烏衣失偶成孤飛,巢中黃口爭告饑。茫茫天地憐只影,擇配忽復來其雌。居梁對語相慰勞,眾雛須有更生期。誰知微物有機阱,呴呴相哺成相欺。擠排轉眼施毒觜,愛惜乃各私其私。一朝育卵重所出,父兮獨不哀伯奇。親疏恩義有厚薄,肝膽楚越將奚為。履霜之操亦尚矣,之二蟲者曾何知。
引晦聲華易損,投閑物累應疏。試看東籬黃菊,秋來詩興何如?
悠悠行客漸黃昏,隔浦人家已掩門。誰與飛漚游海上,亂鴉無數下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