沚溪橋美林郎中德齋先生
牛角山陽沚溪路,溪水冬寒不可渡。北風幾見揚沙塵,日夜奔流海東注。
美人晝錦歸故鄉,飛梁壓水高行步。鄭國公孫陋乘輿,蜀中司馬看題柱。
牛角山陽沚溪路,溪水冬寒不可渡。北風幾見揚沙塵,日夜奔流海東注。
美人晝錦歸故鄉,飛梁壓水高行步。鄭國公孫陋乘輿,蜀中司馬看題柱。
牛角山南面的沚溪小路,溪水冬日寒冷難以渡過。北風多次卷起沙塵,溪水日夜向東奔流入海。德齋先生衣錦榮歸故鄉,架起高橋方便行人往來。鄭國公孫以車駕為簡陋(謙遜自守),蜀中司馬題柱立壯志(胸懷遠大)。
晝錦:指衣錦還鄉,用《史記·項羽本紀》“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之意。
飛梁:高架的橋梁,此處指沚溪橋。
鄭國公孫:典出《左傳》,鄭國公孫揮(子羽)以善外交著稱,此處或取其謙遜之意。
蜀中司馬:指司馬相如,據《華陽國志》載,相如離蜀赴長安時題橋柱“不乘高車駟馬,不過此橋”,后以“題柱”喻立壯志。
當為林德齋(美林郎中,號德齋)歸鄉后主持修建沚溪橋時所作。詩中“美人晝錦歸故鄉”點明其衣錦還鄉的背景,“飛梁壓水”則直接關聯建橋善舉,反映宋代士大夫歸鄉后重視地方建設的社會風氣。
全詩先寫沚溪冬日行路之難,再贊林德齋建橋便民,末用典故烘托其謙遜與志向,主旨明確,既繪景又頌人,展現地方官員造福鄉梓的傳統美德。
久客令人厭,初春乍許寒。
飛蓬妨覽鏡,脫粟愧加餐。
坐有夸年酩,門誰住馬鞍。
重來會相見,老性忍悲歡。
臘月今年只今夕,春風明日是明年。
狂歌把酒屠蘇地,醉眼看梅霧淞天。
碧玉千壺喧坐次,紅牙六博鬬飛錢。
頭顱雪白心情在,聽說承平一惘然。
流落誰相憶,山林蔚講師。
玄機魂夢接,詩力鬢毛知。
舟去須尋處,書來不記時。
君看東海月,今夜亦追隨。
經秋溪水碧洄洄,無數曉山如鏡臺。
紅葉流從龍奧出,白云飛向石門來。
亦逢紙戶曾相識,尚有樵蹤且莫回。
端為何人作風物,漫山漫谷野花開。
老去生涯學釣魚,溪山忽憶似湘湖。
風林四畔動竽瑟,煙雨一篙行畫圖。
小市篝明沽郭索,平園柵樹備於菟。
偶然得住何妨住,是處人間足畏途。
雷晚還多雨,山寒只似春。
野榴開向客,籬筍長過人。
一寸書看懶,三叉路走頻。
王郎肯來否,談笑共南鄰。
不謂高名下,終全玉雪身。
交猶及前輩,吾不似今人。
別號行鳴雁,遺編感獲麟。
斂儀應自定,只著古衣巾。
山林一跡地,塵土二毛年。
避世書為屋,謀生藥當田。
卉衣從俗制,疏供學僧煎。
渺渺滄溟去,今誰魯仲連。
玉比清癯鶴比羸,相看中路忽相遺。
詩才萬斛難供歉,藥論千箱不起衰。
定有意游輕竹杖,猶余手剪碎松枝。
南山山下徘徊處,曾指佳城示阿宜。
華亭是我曾游處,記憶端然不作疏。
地帶三吳猶壯麗,人經二陸自詩書。
輕身羨爾能隨鶴,薄味從來不為魚。
未卜西游時遠近,道成相問定何如。
出門楊柳碧依依,木筆花開客未歸。
市遠無餳供熟食,村深有纻試生衣。
寒沙犬逐游鞍吠,落日鴉銜祭肉飛。
聞說舊時春賽罷,家家鼓笛醉成圍。
莫輕數尺黃泥壤,埋卻斯人后更無。
山上自難生毒草,樹間長見聚慈烏。
樵耕可免憑鄉俗,灑埽能來是學徒。
后有宣尼須痛惜,待將墓額寫嗚呼。
百年只有百清明,狼狽今年又避兵。
煙火誰家寒食禁,簪裾那復麗人行。
禾麻地廢生邊氣,草木春寒起戰聲。
渺渺飛鴉天斷處,古來還是闔廬城。
淤水飛成雨,焦田灌作秋。
江潮雙趼底,伏臘兩肩頭。
蝦螺知何罪,蛟龍自不憂。
吳兒有高廩,正蕩采菱舟。
乃翁已作飛仙去,猶得潭潭好墓田。
老樹背風深拓地,野云依海細分天。
青峰曉接鳴鐘寺,玉井秋澄試茗泉。
我與源公舊相識,遺言瀟灑有人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