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無傷
瘴海南浮去杳然,
相期猶在白云巔。
鄉情翻為友朋動,
古誼寧因歲月遷。
箕子里中魂欲斷,
越王臺畔屐將穿。
羅浮村月應無恙,
未必梅花似昔年。
瘴海南浮去杳然,
相期猶在白云巔。
鄉情翻為友朋動,
古誼寧因歲月遷。
箕子里中魂欲斷,
越王臺畔屐將穿。
羅浮村月應無恙,
未必梅花似昔年。
你乘船南渡瘴癘之地,一去便杳無蹤跡;我們曾相約的白云山巔,至今仍在心頭縈繞。思鄉之情反而因友人遠別更顯濃烈,亙古的情誼怎會因歲月流逝而改變?想起你所在的僻遠之地,我魂牽夢縈幾欲斷腸;為探訪你的足跡,越王臺邊我已踏破木屐。羅浮山下的村月應該依舊安好,只是那梅花或許已不如往年般綻放。
瘴海:南方多瘴氣的海域,代指嶺南偏遠之地。
杳然:深遠、不見蹤影的樣子。
相期:彼此約定。
古誼:古老而深厚的情誼。
箕子:商末賢臣,曾被封于朝鮮,此處借指友人所在的僻遠之地。
越王臺:漢代南越王趙佗所建,故址在今廣州,代指友人旅居之處。
屐(jī):木底鞋,代指行走的足跡。
羅浮:廣東名山,傳說為道家圣地,此處指友人可能途經或居住之地。
此詩或為詩人因友人遠謫嶺南(瘴海)而作。友人南渡后音信難通,詩人回憶往昔約定(白云巔),感懷友情不因時空改變(古誼寧遷),又想象友人所在之地(箕子里、越王臺)的艱辛,最后以羅浮月、梅花寄寓對故地與友人的牽掛,反映清代文人交游中重情念舊的風氣。
全詩以‘寄’為核心,從友人遠別寫起,通過鄉情、古誼的情感遞進,結合典故與景物描寫,既展現友情的堅韌,又暗含對人生際遇的感慨,是一首情感真摯、構思精巧的寄友之作。
早知君愛歇,本自無縈妒。誰使恩情深,今來反相誤。 愁眠羅帳曉,泣坐金閨暮。獨有夢中魂,猶言意如故。
君愛本相饒,從來事舞腰。那堪攀玉座,腸斷望陵朝。 怨著情無主,哀凝曲不調。況臨松日暮,悲吹坐蕭蕭。
梁苑隋堤事已空,萬條猶舞舊春風。 那堪更想千年后,誰見楊花入漢宮。
殘花何處藏,盡在牡丹房。嫩蕊包金粉,重葩結繡囊。 云凝巫峽夢,簾閉景陽妝。應恨年華促,遲遲待日長。
行行點點,問誰將淡墨,憑空灑遍。雪壓危橋,月暈閑庭,描寫春愁秋怨。
蘆花港淺參差過,還認是、掠波歸燕。帶斜陽、時近南樓界出,一繩天遠。
總使懸針垂露,只模糊不辨,隸蟲符篆。寫上征衫,落到寒砧,可也寄封書便。
驚弦任爾高飛起,原依約、晴川荒甸。最銷魂、暮雨朝云,吹墮平沙難見。
鑒破千年渾沌心,石楠當戶洞音音。 詩{左朋右瞿}猶怯春寒在,捫石梯云不敢深。
杖桂松花酒一瓢,手挼柏子雜香燒。 山空露冷吟招隱,掉首諸賢不受招。
上神仙住九上華,故留靈鎖護煙霞。 云根欲斷溪回處,浪出常山幾片花。
誰擘巖扉石竇開,中流玉水潄蒼苔。 有時卷雪從天下,端是源頭蓄得來。
水村月淡云低。為愛寒香晚吹。瘦馬立多時。是誰家、茅舍竹籬。 三三兩兩芳蕤。未放瓊鋪雪堆。只這一些兒。勝東鳳、千枝萬枝。
蒼松翠束寒流,飛下長身白玉虬。 吐出英云千盡雨,須臾霽水痕收。
柱天屹頁斷鰲根,臥草蒙茸伏虎痕。 想見山中明月夜,有人長嘯抱昆侖。
竹幾蒲團石室中,細書抱樸參同。 寧聲碧眼朱高十,何必攜琴下閬風。
山出涓寒一道泉,昱聲落澗玉錚然。 轆轤引上泥丸頂,便是人間料腳仙。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