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道士還山
嵩陽道士餐柏實,居處三花對石室。
心窮伏火陽精丹,出入彤庭佩金印,承恩赫赫如王侯。
雙峰樹下曾受業,玉膏清泠瀑泉水,白云溪中日方此。
后今不見數十年,當有巖前白蝙蝠,迎君日暮雙來飛。
嵩陽道士餐柏實,居處三花對石室。
心窮伏火陽精丹,出入彤庭佩金印,承恩赫赫如王侯。
雙峰樹下曾受業,玉膏清泠瀑泉水,白云溪中日方此。
后今不見數十年,當有巖前白蝙蝠,迎君日暮雙來飛。
嵩陽的道士吃柏子,居住之處三花對著石室。他潛心鉆研伏火陽精丹,出入宮廷佩戴金印,承受皇恩顯赫如同王侯。曾在雙峰樹下學習,那里有清涼如玉的瀑布泉水,白云溪邊日子正這般愜意。此后不見數十年,想來巖前會有白蝙蝠,在日暮時雙雙飛來迎接你。
嵩陽:嵩山之南。
餐柏實:吃柏子,古人認為柏子可延年益壽。
三花:可能指三種花,也可能是道教術語。
伏火陽精丹:一種丹藥。
彤庭:指宮廷。
玉膏:指清澈的泉水。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知王道士曾出入宮廷,后要還山,詩人可能與王道士相識,在其還山時寫下此詩,或許當時社會相對穩定,詩人對王道士的修行生活有所感觸。
這首詩主旨是送王道士還山,突出了王道士的經歷和修行生活。其特點是將現實與想象結合,營造出神秘氛圍。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著名,但展現了唐代送別詩的一種風格。
若翁高誼動西都,千里遙分宋國符。此日相逢重相問,南來鴻雁近來無。
江城幾夜聽簫鼓,看看又過除夕。擁被不成眠,更寒侵簾隙。蠟燈搖瘦碧,第一度、凄涼今日。紅袖尊前,玉梅窗底,有人相憶。岑寂。送華年,青衫上,零亂粉香猶濕。鏡卜總無憑,斷天涯消息。可憐歸未得,怕明歲、依然為客。拌撿點十萬鸞箋,記倦游蹤跡。
舊游歷歷記湟川,南下番禺穩可沿。知有文星沖斗去,遙憐海水繞城邊。而今五嶺多宜客,見說群卿剩好賢。問訊夫君聊吏隱,云胡三月未官遷。
箏琶近得教坊師,盡學金元雜劇詞。小唱最嫌時曲賤,此音惟有頓仁知。
奏賦當年對赭黃,漁樵今日話偏長。青山綠水無窮意,信使人生空自忙。
破后還將茅草蓋,雨過風吹無掛礙。垢衣那肯便拋遺,切恐眾生難理會。
故事順時羞角黍,舊儀乘節浴蘭湯。人間涼麥欣時豫,天上薰風愛日長。
綠野曾陪宴,清尊誰復同。園林花欲盡,時序夏方中。芰荷將出水,竹葉好乘風。莫待秋飆起,荒池映遠空。祈麥晨參罷,殷憂獨繞庭。亂云增夏水,連雨怨宵星。燮理真慚負,迂疏幾醉醒。民間多苦曲,凄斷不堪聽。
紅日海東乍吐。消盡千山宿霧。無數暗棲鴉,歷亂林梢飛去。安步。安步。錦石碧沙江路。
陽烏且緩浴虞淵,瑞白春花勝臘前。臺笠看人爭播種,扶犁撩我夢歸田。千金何術能醫國,十雨從今更問天。暫駐飆游須凈供,元宵未暇寶燈燃。
瓊枝潦倒幾斜陽,深鎖瑤階空斷腸。元鶴一聲下仙子,惡風吹壞苧蘿裳。
欲買松風無價,細參茶理如禪。欠水欠山官閣地,難雨難云小暑天。北窗當晝眠。種竹無非君子,灌花多是清泉。培養桂叢丁卯后,開闔蓮花子午間。園丁無日閑。
庭柏散疏雨,廧蒿弄柔姿。美人隔窗戶,遺我長相思。相思空悵望,白日下青嶂。妙曲雖不揚,無言怨牙曠。
冷鵑啼落西湖月,詞人可憐俱老。玉笥總埋云,剩秋風殘照。薄游歡意少,忍重展、烏絲遺稿。竹屋蘋洲,酒邊花外,黯然懷抱。愁草。掩閑門,知音絕,誰聽怨琴悽調。暗葦泣孤蛩,耿窗燈寒峭。角巾歸去好,定還共、夜臺歌嘯。醉魂遠剪紙難招,悔相逢不早。
誰悟月中真火冷。能引塵緣,遂出輪回境。爭奈多情都未醒。九回腸斷花間影。萬古興亡閑事定。物是人非,杳杳無音信。問月可知誰可問。不如且醉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