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龜山
注坡緣壁化城中,客慍奴嗔我亦慵。
及至龜山還一上,為憐高閣對雙峰。
注坡緣壁化城中,客慍奴嗔我亦慵。
及至龜山還一上,為憐高閣對雙峰。
沿著山坡、順著石壁進入城中,客人惱怒、奴仆生氣,我也慵懶倦怠。等來到龜山還是登上了山,是因為憐惜那高閣正對著雙峰。
注坡:順著山坡。
緣壁:沿著石壁。
慍:惱怒。
嗔:生氣。
慵:慵懶。
憐:憐惜,喜愛。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推測詩人在旅途勞頓中來到龜山,登山時有感而發。
這首詩主旨是記錄登山經歷和心境轉變。特點是先抑后揚,以平實語言展現情感變化。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詩人日常感悟的記錄。
猶記華亭駕綠渠,市人還許與歡虞。后來盡備公車選,前識皆知帝者圖。相府帶圍從病沈,酒家祠部屬狂俞。鄰僧有發惟須醉,夜立霜畦望北樞。
山樓本無夢,我自夢嚴州。嚴州誰夢我,白云天際流。
遠遠遠遠四歲大,小腳小腳大步邁。出游山水光浮浮,雙眼圓如雞蛋粗。此是何物彼何樹?指點雀躍語不住。嗟叔腹空黔驢儔,但結其舌搔其頭。連日雨作路泥濕,時復坑凹泥水積。不踏乾者偏水波,我幼亦然豈忍訶。空山百舌鳥聲起,風忽來吹吹千里。翹唇百學似者無,鳥亦相答何故乎。久行足軟軀亦蕩,嬌言欲騎叔肩上。此議誰復能拒之,雙手抱額神馳馳。當此春山春正好,萬景趨前一目掃。少日吾亦有此歡,迨今憶之忘已完。他年我老憶此事,汝應不知如我似。
何日王摩詰,瀟湘畫短屏。扁舟橫遠壑,晚翼在青冥。木杪收殘照,云間得數星。吳姬不驚客,拜月下中庭。
舟行湞峽里,景似左江中。峰峭千層石,溪回一隊風。瘴云寒漸白,野燒晚猶紅。已喜詩囊富,何愁客路窮。
膽樣銀瓶玉樣梅,北枝折得未全開。為憐落莫空山里,喚入詩人幾案來。
梁園高會花開起,直至落花猶未已。春花著酒酒自美,丈人但飲醉即休。才到花前無白頭,紅顏相勸若為留。春風何處不花開,何處花開不看來,看花何處好空回。
全家羅襪起秋塵,忍為黃金不為人。愿得天牢鎖冤魄,枉緣書劄損文鱗。江魚朔雁長相憶,劍棧風檣各苦辛。曾是寂寥金燼暗,云屏不動掩孤嚬。
烏沈海西岸,蟾吐天東頭。
云頂嵯峨蛇陣長,錦江春日淡無光。老翁白發升平世,閒倚東風看海棠。樹迷云棧路間關,詩禮庭闈夢寐還。五色衣裳千歲酒,馬蹄仍度點蒼山。
釣磯西畔問宜州,回首空山又數秋?曾見龍蛇飛敗壁,每疑魚鳥逐扁舟。風云一變衣冠地,城郭重來水石幽。傳得眉山遺記在,吳家子弟更風流。
為誰內熱?閑冷天邊千古月。忽笑忽顰,兩似蜃樓海市人。夜深休去,更有誰堪同我住?青韭堆盤,防備今宵菊夢寒。
文學稱雕龍,二難騰早譽。橐筆就南宮,邅回萬里路。薛惢貫勿遺,讀騷嗟遲莫。草木燦坤輿,纖鉅羅典故。豈厭官奉薄,為道仕楚去。屈宋遘代興,顏謝供吐茹。自任筆削權,志乘不朽樹。時危知引病,逾擬遂初賦。傳乘游浙閩,抱恨濟勝具。東歸文酒會,詩得江山助。清濁莫議方,師表希叔度。亂離悵云亡,隔世嘗心晤。
香墨濃翻研池汁,眼前零落秋云濕。曾看月上海天高,水冷驪龍抱珠蟄。何當釀得酒如川,日醉北窗高枕眠。底羨涼州二千石,題詩日寄瀛洲仙。
憶念西山玉隆友。春漬苔紋沿石塔,月含松韻雜琴聲。石城松柏鎖煙霞。九重天闕夢掉臂,黃雞白酒鄰舍恩。須知堯歷初釐正,玉燭初從獻歲來。龍帶晚煙歸洞府,雁拖秋色入衡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