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答鄭采
秋思太華峰頭雪,
晴憶巫山一片云。
去國歸來猶未得,
詩篇遙贈北山君。
秋思太華峰頭雪,
晴憶巫山一片云。
去國歸來猶未得,
詩篇遙贈北山君。
秋日里思念著太華峰頭的積雪,晴朗時憶起巫山的那片白云。離開京城卻還未能歸來,只能用詩篇遙遙贈予北山的您。
太華峰:即華山,這里的積雪是一種高潔的象征。
巫山云:巫山的云,常代表一種縹緲、美好的意象。
去國:離開京城。
北山君:指鄭采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推測是詩人離開京城,未能歸來,思念友人鄭采,便寫詩相贈。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的思念和去國未歸的感慨。其特點是借景抒情,意境悠遠。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
輻輳群英地,皇州異別州。能文才倚馬,作意付焚舟。士價知名下,醫門要擔頭。明年春雁足,詢我賀書郵。
見報長清訪,恍疑天降之。已看張仲寶,又見陳伯孚。十載人間遇,千山夢里途。清風今夜月,人意亦知乎。已知話不盡,相見且心寬。世路風煙闊,尊前面目難。緣應無俗結,夢尚未吹殘。明月黃花節,東西各據鞍。
桃李向人何許懶,春風用事不教閒。羈愁先自深如海,詩債那堪積似山。
諸公未許子為政,萬事無如髯絕倫。
扁舟送客滯江城,趣駕過予豈世情。拂袖珠璣看錯落,充庭綺席任縱橫。行藏往事孤懷在,邂逅新知感慨生。漢署馮唐容易老,何當召對入承明。
風流獨擅玉堂陰,手植當年意已深。好是菁華融結地,偏承雨露發生心。暗香豈待憑欄嗅,絕品從教按譜尋。五色詔成長對此,清平誰羨謫仙吟。
有解卻成非,猶未盡離微。一體含法界,無知無不知。
笑脫朝衣,謝金耳車,戴筍籜冠??捶儆嘀G草,門生偷寫,醉中笛譜,妙伎爭傳。軾愿為滂,賈猶悼屈,此意蒼茫莫問天。春風里,有茶條七尺,拄上西山。歸來收拾青編。便擬上江東范蠡船。試千回鑄就,趙家如意,數言解卻,方社連環。一訪鐘陵,再游玄墓,意在銅官離墨間。觚棱遠,向吳中回首,秋柳如煙。
自是乾坤間氣生,吾猶識此萬人英。博求駿骨千金致,忽割牛心四座驚。古有詩人悼房琯,今無壯士哭田橫。遙知岳市新華表,過者徘徊下馬行。
海榴庭院惜紅芳,謝女瓊姬送陸郎。夢峽風煙迷紫府,天河環佩限銀梁。望星樓迥金針澀,拜月階深繡屟涼。數盡漢江秋雁影,錦書何日寄咸陽。
山中日日伴云閒,不見閒云只見山。君去試從山下望,青山卻在白云間。
瀟湘江上送春歸,酒榼何人共我攜。不是吾儂怨春別,明朝車馬各東西。
草木春城到處荒,幾回浩劫感滄桑。多情只有尋巢燕,飛上枝頭話夕陽。
百歲星霜是永年,七閩閨教最稱賢。自期西日堪留挽,不信南山可變遷。白發已看封紫誥,綵衣時復奉華筵。故應志節高如許,贏得人間福壽全。秋霜勁節自年年,誰似清門鄧母賢。半世成家遭感愴,一生教子見超遷。恩隨紫誥來華屋,春滿紅螺泛繡筵。青簡上頭書次第,香名留取古今全。
地僻車馬稀,柴門不須扃。晨興正衣冠,浣手供爐馨。奈此日永何,閒課離騷經。一片蘭茝心,千古日月明。爾豈乏忠憤,所欠惟和平。要之仕與止,奚必分重輕。吾但適吾可,不愿得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