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丑獄中作
蔓盡瓜稀淚暗吞,須臾忍死可堪論。
誰明黃雀螳螂意,頻見朱門主仆喧。
生世何堪當五濁,問天畢竟阻重閽。
身經波浪翻回在,待抉雙眸掛國門。
蔓盡瓜稀淚暗吞,須臾忍死可堪論。
誰明黃雀螳螂意,頻見朱門主仆喧。
生世何堪當五濁,問天畢竟阻重閽。
身經波浪翻回在,待抉雙眸掛國門。
瓜蔓被除盡,瓜也稀少,我暗自流淚吞咽悲苦,片刻間強忍死亡的痛苦又怎能說得清。誰能明白黃雀捕螳螂背后的深意,卻頻繁看到豪門主仆的喧鬧。生在世上怎能忍受這五濁惡世,問蒼天卻終究被重重宮門阻隔。我歷經波浪又存活了下來,等著挖出雙眼懸掛在國門之上。
蔓盡瓜稀:比喻株連眾多,所剩無幾。
須臾忍死:片刻間忍受死亡的痛苦。
黃雀螳螂意:典出“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比喻背后的陰謀。
朱門:指豪門貴族。
五濁:佛教語,指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這里指世間的污濁。
重閽:重重宮門,指帝王居住之處。
待抉雙眸掛國門:用伍子胥的典故,伍子胥臨死前要求挖出自己的雙眼掛在吳國都城的城門上,以見證吳國的滅亡。
“癸丑”可能是具體年份,詩人在獄中創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政治黑暗,存在陰謀斗爭、株連之事,詩人身陷囹圄,目睹種種不公,懷著悲憤和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黑暗現實的批判和不屈的抗爭精神。其突出特點是用典恰當,情感悲憤深沉。在文學史上體現了詩人在困境中以詩歌抒發情懷的創作,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和文人的心境。
憶昔平居日,春來足醉眠。
黃鸝鳴綠樹,白鳥印青天。
片片花經眼,垂垂柳拂肩。
誰知遭喪亂,空負酒如泉。
平生懶作子公書,俛首銓曹一紀余。
第有神馳招隠館,久無夢到承明廬。
文字真宜覆醤瓿,技能只合服鹽車。
清才弗悟亦塵役,早晚促君登石渠。
攬轡馳原隰,行行四牡驕。
風煙方入眼,雷雨忽連宵。
官事終期了,征途豈憚遙。
經旬懷笑語,嗟我亦何聊。
子往治畿邑,趣裝亦良勤。
惠然來過我,話別更情親。
顧我老且病,已與死為鄰。
獨思陪勝侶,倍覺惜清晨。
忍唱陽關徹,與子從此分。
愿子且少駐,醉我甕頭春。
子雖未宦達,意氣已凌云。
今去天尺五,騰上豈無因。
要無求速化,切莫慮長貧。
抱才能自重,何患不如人。
東風才解凍,農事已開端。
田夫競力作,不獲須臾安。
淵明于是時,亦豈容坐觀。
日出負耒去,入夜乘牛還。
寧不憚勞苦,要得逃饑寒。
顧我獨何幸,雖知稼穡難。
逢秋但一飽,此外了不干。
回首視淵明,已是增汗顏。
那堪萬事拙,只得長掩關。
誦公獲稻句,倍為公興嘆。
勿謂吾身,有才有德。
可以安世,可以益國。
不善用之,鮮不為忒。
所以古人,戒之在得。
蓬轉欣小定,泛金非我鄉。
買田無好畤,共宅有清漳。
菱罷水天接,風來花草香。
邗溝風月地,怊悵隔參商。
列列挈挈,磽磽聱聱。
廓然無圣,平地吃交。
鼻孔生三竅,眉毛只一般。
奇哉王道士,頭戴樺皮冠。
夜雨瀟瀟至,天寒擁敝裘。
空床聽幻響,獨詠解深憂。
次第園蔬潤,參差漁火幽。
長江風浪息,何日放舟游。
堅木兮不可為圈,煉鐵兮不可為鉤。
圈不成兮何箕之得,鉤不成兮何魚之求。
委吳以筦籥兮復越,事狄以皮幣兮興周。
故曰拯亂兮不如圖治,銳進兮不如觀勢。
以弱為強兮以予為取,邊廷無犬吠兮息旗與鼓。
退之訟風伯,風伯罪固彰。未若旱魃甚,千里塵沙黃。
我欲持斧鉞,尸諸古道傍。此志竟未就,展轉成悲涼。
使君有妙術,在德非馨香。神龍不敢臥,感會趨靈場。
霈然下甘雨,天地森開張。旱魃不待誅,一旦自摧藏。
平地涌巖壑,棱層驚大雄。
何曾遠人世,直欲傍天宮。
白虎威靈在,赤烏緣影空。
生公能說法,音與塔鈴同。
欲向南昌去,先為北固行。
泛舟游寺古,倚檻看江清。
久作市朝客,喜聞鐘磬聲。
登臨曾未竟,已足快平生。
天然平遠染百幅,泚筆底須東絹傳。
窗戶吐吞新日月,風煙出沒舊山川。
白公筑室地三一,楊子草玄文五千。
筋力尚堪驅使在,異時重泛白蘋船。
參透西來鼻祖禪,乘時東去廣流傳。
鑊湯爐炭隨緣入,劍樹刀山自在攀。
教海義天休更問,龍宮寶藏豈能詮。
翻身師子通涂妙,活捉魔王鼻孔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