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宮春 春夜聽盲女彈琵琶詞
滿院梅風,攪一鉤纖月,糝上簾須。檀槽有人慢撚,盤瀉珍珠。鼕鼕畫鼓,似開元、妙手花奴。奇哉技,飛揚感激,勝于讀史遷書。
太息東籬實甫,有無窮塊壘,墨染煙驅。一聲通仙鐵笛,碧海云孤。青衫濕透,問伊憐、旁有人無。還相調,輕云蔽月,今宵渺渺愁余。
滿院梅風,攪一鉤纖月,糝上簾須。檀槽有人慢撚,盤瀉珍珠。鼕鼕畫鼓,似開元、妙手花奴。奇哉技,飛揚感激,勝于讀史遷書。
太息東籬實甫,有無窮塊壘,墨染煙驅。一聲通仙鐵笛,碧海云孤。青衫濕透,問伊憐、旁有人無。還相調,輕云蔽月,今宵渺渺愁余。
滿院梅花飄香的夜風,攪動著一彎纖細的月亮,月光像碎米般灑落在門簾上。琵琶的檀木琴槽邊有人緩緩撥弄,樂聲如珍珠傾瀉。咚咚的畫鼓聲,仿佛是開元年間,妙手擊鼓的花奴。這技藝真是奇妙,樂聲激昂感慨,勝過閱讀司馬遷的史書。嘆息東籬的王實甫,心中有無盡的郁憤,用筆墨將愁緒驅遣。琵琶聲如一聲通仙的鐵笛,穿破碧海孤云。聽曲人青衫濕透,想問她是否也憐憫,旁邊是否有人懂得。樂聲又轉為輕柔,如輕云遮蔽明月,今夜我心中涌起渺遠的愁緒。
檀槽:琵琶的代稱,因以檀木為槽,故稱。
慢撚:琵琶彈奏的手法,緩慢地揉弦。
花奴:唐代汝陽王李琎的小名,善擊羯鼓,此處借指技藝高超的樂師。
史遷書:指司馬遷所著《史記》,此處形容樂聲有歷史般的厚重感。
東籬實甫:可能指元代劇作家王實甫(號實甫),或借指有才情卻懷才不遇者;東籬或為筆誤,常見元曲家馬致遠號東籬。
塊壘:比喻心中郁積的愁悶。
青衫濕透: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江州司馬青衫濕”,指聽曲者因共鳴而落淚。
此詞當為春夜聽盲女彈奏琵琶時所作。通過“開元妙手”“東籬實甫”等典故推測,作者可能身處晚近時代(如元明之后),借聽曲之機,將個人對歷史興衰、文人際遇的感慨融入樂聲,表達對技藝傳承與情感共鳴的深刻體悟。
全詞以聽琵琶為線索,上片繪春夜聽曲場景,贊盲女技藝之奇;下片由樂聲引歷史與文人愁思,借“青衫濕透”“渺渺愁余”深化共情。語言凝練,用典自然,將音樂之美與人生之嘆結合,展現古典詩詞“以聲傳情”的藝術特色。
故人尺素來天際,頗憶當年任守壘。平明一笑百事空,不作細書書紙尾。寄書五湖夸海岱,入眼滄溟無百里。軍城崒屼枕青山,地脈遙從岱宗起。題詩要為寫高閣,播飏意欲先糠秕。晚登南宮頭已白,卻駕朱轓臨泗水。丹燒未辨令威鶴,神游先跨琴高鯉。可憐蕭散竹林士,埋玉青山骨空委。人生一世偶相值,轉首羲皇不停晷。西山妙跡欲仙去,爽氣朝來盡如洗。遙知吊古一長喟,引送澆愁付浮蟻。有詩淮上可微吟,會有流魚出傾耳。
嶺海炎蒸甚,秋分氣始涼。無勞棄絺绤,此地少風霜。
請公無渡河,河廣風威厲。檣偃落金烏,舟傾沒犀枻。紺蓋空嚴祠,白馬徒生祭。銜石傷寡心,崩城掩孀袂。劍飛猶共水,魂沈理俱逝。君為川后臣,妾作江妃娣。
夜泊龍津驛,西風落雁愁。半衾渾似水,圓月漸如鉤。雨雪三馳阪,關河七易舟。晚來問行客,前路尚悠悠。
五曲山高云氣深,長時煙雨暗平林。林間有客無人識,欸乃聲中萬古心。
五侯臺榭競芳菲,三日花深車馬稀。弦管不從流水奏,綺羅應化暮云飛。空聞玉饌分天府,曾睹金葩捧御幃。借問樓前桃李月,從來此地幾人非。
月滿層城上,秋分御苑中。玉樓寒自迥,珠箔照還空。望美今宵隔,含情幾處同。此時折桂客,或在明光宮。
山國逢元夜,寒齋席尚冰。雪深仍問雨,俗儉不知燈。強酒欣同醉,題詩病未能。一檠聊照寂,鄉思陡然興。
行盡江南暑未殘。相偕何處聳吟肩。高林初日尚依然。滿院蟬聲清似夢,一痕潭影淡如年。悠悠客思裊茶煙。
季夏邊草衰,胡鷹方學習。角弓得風勁,射獵向馬邑。
萱草生庭階,慈母居高堂。托此忘其憂,永言躋壽康。人言千歲桃,可以獻壽觴。萱草兒女花,豈解凌風霜。寧知孝子心,愛日日為長。小草固無情,我心豈能忘。朝餐芼其榮,夕佩紉其芳。煩憂阮云釋,壽考而無疆。伯兮如可續,再賦難老章。
送客歸來燈火盡。西樓淡月涼生暈。明日潮來無定準。潮來穩。舟橫渡口重城近。江水似知孤客恨。南風為解佳人慍。莫學時流輕久困。頻寄問。錢塘江上須忠信。
尚憶公車日,君方冠弱辰。才真如太傅,老不慕平津。第讀養生主,何論觀國賓。鷗閑知易飽,鶴瘦不關貧。間引詩娛性,毋勞酒養醇。芝蘭長自玉,竹柏得其真。園種樊侯漆,溪收張翰莼。猶余故交子,來作掃門人。
蒼松不解語,兀立臺城下。六代興亡事,憑君告來者。
朔風蕭蕭,庭綠葳蕤。百鳥拚飛,棲宿相隨。君子親民,安宅在茲。彼蠢不譓,擾敚何為。蕭蕭朔風,旖旖庭綠。百鳥飛拚,于焉棲宿。君子親民,為邦建福。彼蠢有知,歸于壽谷。朔風靜矣,庭綠盛矣。百鳥和鳴,胥自慶矣。君子親民,實邦之楨。彼蠢來歸,云胡不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