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李玨甫悼亡
遙憶安仁賦悼亡,
斷弦難聽鳳求凰。
愁開繡幌窺秋月,
懶卷珠簾任夜霜。
夢里似聞歸佩響,
招來難覓返魂香。
殘機半就鴛鴦錦,
不盡傷情拭淚行。
遙憶安仁賦悼亡,
斷弦難聽鳳求凰。
愁開繡幌窺秋月,
懶卷珠簾任夜霜。
夢里似聞歸佩響,
招來難覓返魂香。
殘機半就鴛鴦錦,
不盡傷情拭淚行。
遙遠回憶起潘安仁作《悼亡詩》的情景,琴弦斷裂再難聽見《鳳求凰》的琴音。帶著愁緒推開繡花帷幔凝望秋月,懶得卷起珠簾任憑夜霜落滿。夢中仿佛聽見她歸來的玉佩聲響,招魂卻難尋回起死回生的返魂香。織機上未完成的鴛鴦錦緞,寄托著無盡傷情與拭淚的哀痛。
安仁:潘岳,字安仁,西晉文學家,以《悼亡詩》三首聞名,后世以“潘悼亡”代指喪妻之痛。
斷弦:古以琴瑟喻夫妻,斷弦喻喪妻。
鳳求凰:漢司馬相如琴曲名,喻男女相悅,此處指夫妻和諧生活的消逝。
返魂香:傳說中能令死者還生的香料,見《海內十洲記》。
鴛鴦錦:繡有鴛鴦的織錦,象征夫妻恩愛。
此詩為友人李玨甫喪妻而作。古代悼亡詩多承潘岳傳統,詩人通過引用潘岳《悼亡》典故,結合李玨甫喪妻后的具體情境(如殘機未織的鴛鴦錦),表達對友人深切的慰藉與共情。
全詩以悼亡為主題,借典故、意象與細節,渲染喪妻之痛的深沉與綿長,情感真摯,手法含蓄,是傳統悼亡詩的典型之作。
故人何日是歸年,又聽剛風洗瘴煙。驕馬北馳沙似雪,冥鴻南去水如天。莫愁弦絕蒲萄館,且喜歌生?稏田。好在岳陽樓上望,洞庭明月正嬋娟。
買得幽蘭三五枝,案頭日夕助清思。從來法外神來筆,卻道天然是我師。
長沙老筆混狂瀾,刮耳鷗波點素紈。翰墨風流作三笑,最憐白纻一生酸。
渺彼榆枋翼,丹青畫作真。靜眠宮草日,閒傍苑花春。顧影驕金距,逢場上錦茵。非同珠樹鳥,獨用羽毛珍。
上方禪寂地,瀟灑似天宮。誰刻蓮花漏,因知晉遠公。云衣留臥內,松拂掛溪東。已悟浮生理,吾將杖錫同。
嘉興馬錄判,歸筑水村居。土銼長腰米,莼羹巨口魚。青衫沾露薄,華發向秋疏。尚爾丹心壯,無時去玉除。
松楸不掃灑,吾甚思江東。七閩在其南,云間無去鴻。關山共明月,何時一尊同。小游忘年友,努力翰墨中。鑄金作龍淵,世豈無國工。
熨練流紅,梳絳點碧,鶯聲膩漲春緒。歌翻衣上雪,記簾箔斜曛盈縷。泥涂鴻去。正短策淹徊,因猜絲履。纖云渡,影搖舟柁,憑人高語。幾許,殘興將愁,怕玉罍新潑,寶蟾低覷。別時花勝海,更銷黯溪山梅雨。蘭襟幽愫。到繭結枯桑,紅蠶難吐。空凝佇,一川煙起,白鷗沙渚。
折簡秋宵興欲狂,東南名勝半沙棠。天孫河畔停烏鵲,地主池頭宿鳳凰。綠樹回風全送暑,紅蕖搖月細生涼。無勞更覓牽牛信,一騎湖頭到謝娘。
深院無人簾幕垂,玉英翠羽燦芳枝。世間顏色難相似,晴雪初殘未墮時。
何年鬼斧鑿雙形,雖不流光卻有名。忽悟此身渾曠在,帶將幽愧上巖嵉。
閒步出東門,登高望北郭。白楊何蕭蕭,寒風震丘澤。古墓壘高原,新阡遍山壑。下有千秋人,貴賤同漂泊。生前斗酒歡,那知夜臺樂。
初度圜中今四度,白頭萬里杳江鄉。瞻思夙夜九天遠,感惻彷徨一念長。我輩元來多妄動,圣朝未肯殺忠良。壽隆本自君王造,但把赤心儼對揚。
得魚休向蓮莖啄,恐涴蓮房帶蒂腥。猶勝羽毛或遺落,著人冠上得人驚。
漢主登封巨跡空,赭山秦帝洞庭中。何如黍稷大神享,萬歲高高大極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