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其一二三
進無前,退無后。
毫發參差,便成窠臼。
八月二十五,洞山離查渡。
進無前,退無后。
毫發參差,便成窠臼。
八月二十五,洞山離查渡。
前進沒有前方的界限,后退也沒有后方的界限。只要有絲毫的偏差,就會陷入舊有的模式。八月二十五這天,洞山離開了查渡。
進無前,退無后:形容一種超越常規進退概念的境界。
毫發參差:指極細微的差別。
窠臼:原指鳥獸的窩,這里比喻舊有的格式、套路。
洞山:禪宗曹洞宗開山祖師洞山良價禪師。
查渡:地名。
偈頌常用于禪宗表達禪理、開示學人。此偈可能是作者就洞山良價禪師的某次經歷,借此闡發禪宗修行要超越常規、精準無差的道理,具體創作時間和更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
這首偈頌主旨是勸誡修行要超越常規、追求精準,不落俗套。其以簡潔語言闡述深刻禪理,在禪宗偈頌文學中有一定代表性,體現了禪宗直指人心、簡潔明快的風格。
一代一兩人,國已九鼎重。
如何八君子,一日集吾宋。
古人三不朽,諸老一一中。
久別忽相逢,相對恍如夢。
廬山山南刷銅綠,黃金鋸解純蒼玉。
廬山山北潑藍青,碧羅幛裹翡翠屏。
昨日山南身歷徧,今朝山北舟中看。
山南是我所部民,山北是我鄉中人。
部民鄉人何厚薄,有人問我山美惡。
詫南賒得鄉里嫌,評北又道月旦嚴。
兩平只在一言內,山如西子破瓜歲,山南是面北是背。
小樹梅花徹夜開,侵晨雪片趁花回。
即非雪片催梅發,卻是梅花喚雪來。
琪樹橫枝吹腦子,玉妃乘月上瑤臺。
世間除卻梅梢雪,便是冰霜也帶埃。
天色輕陰小霽中,晝眠初醒未惺松。
梅橫破屋無多雪,云放東山第一峰。
不道風光虧此老,將何功業答殘冬。
土羔菜甲鵝兒酒,醉入梅林化作蜂。
老夫不奈熱,跣足坐瓦鼓。
臨池觀游魚,定眼再三數。
魚兒殊畏人,欲度不敢度。
一魚試行前,似報無他故。
眾魚初欲隨,幡然竟回去。
時時傳一杯,忽忽日將暮。
問訊子張子,詩狂除未除。
年時一健步,寄我數行書。
舊矣哦招隠,誰歟誦子虛。
江湖隔京洛,不是愛相疎。
一點瓜香破醉眠,誤它酒客枉流涎。
如何滴露牛心李,化作垂頭玉井蓮。
初喜曉光將莞爾,竟羞午影不嫣然。
忽看吐下金櫻核,蔌蔌聲干暮葉邊。
胄出開元相,賢稱魏國嬪。
祇教紀彤管,不見轉鴻鈞。
瓜葛春風里,蘋蘩南澗濱。
古今書列女,仁孝幾何人。
臥雪先生冰雪胸,小迂星履領元戎。
草堂衣缽風騷將,花屋笙簫造化工。
杜宇催歸波正綠,海棠不睡燭斜紅。
遨頭未了詞頭下,四世重新六五公。
溪水留我住,溪月愁我歸。
望后月更佳,昨宵未為奇。
大都月色好,一歲能幾時。
人散長是早,月來長是遲。
初出如大甕,才露金半規。
不知獨何急,下如有人推。
忽然脫嶺尖,行空安不危。
似愛溪水浄,下浴青瑠璃。
明珠徑余尺,沈在千頃陂。
我欲刺雙手,就溪取團暉。
白小忽亂跳,碎作萬金徽。
須臾波痕定,化為水銀池。
夜久看未足,風露欺病肌。
我能尚小留,瘦藤歌式微。
一笑顧群從,來夕肯集茲。
君才陸海與潘江,句里芒寒萬丈長。
雪椀冰甌翻筆墨,錦機繡段出肝腸。
王家龍鳳重英特,謝砌芝蘭讓耿光。
相國登庸衣缽在,郎君努力續前芳。
老夫渴急月更急,酒落杯中月先入。
領取青天并入來,和月和天都蘸濕。
天既愛酒自古傳,月不解飲真浪言。
舉杯將月一口吞,舉頭見月猶在天。
老夫大笑問客道,月是一團還兩團。
酒入詩腸風火發,月入詩腸冰雪潑。
一杯未盡詩已成,誦詩向天天亦驚。
焉知萬古一骸骨,酌酒更吞一團月。
役役催行邁,匆匆過此春。
杯翻五湖月,筆掃九華云。
不是風煙好,何緣句子新。
茲游四千里,今日過三分。
山居道是沒空庭,不道誠齋敞更明。
萬里青天元是水,半輪皎月忽成冰。
只今夏熱已如此,若到秋高何似生。
玉兔素娥兼老子,三家一樣雪鬅鬙。
何以筑花宅,筆直松樹子。何以蓋花宅,雪白清江紙。
紙將碧油透,松作畫棟峙。鋪紙便成瓦,瓦色水精似。
金鴉暖未焰,銀竹響無水。汗容漬不泣,晴態嬌非醉。
盡收香世界,關在閑天地。風日幾曾來,蜂蝶獨得至。
勸春入宅莫歸休,勸花住宅且小留。
昨日花開開一半,今日花飛飛數片。
留花不住春竟歸,不如折插瓶中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