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凈業湖普濟寺,同癭公、敷庵,明日二子以詩索和,作答 其二
霜砧落落瀕湖女,
泥佛斑斑上壁苔。
秋意中人獨無俚,
僧扉亭午不曾開。
霜砧落落瀕湖女,
泥佛斑斑上壁苔。
秋意中人獨無俚,
僧扉亭午不曾開。
湖邊,傳來稀疏的搗衣聲,那是洗衣的女子在勞作;墻壁上,泥佛斑駁,布滿了青苔。秋意襲人,我獨自無聊,已到中午,僧人的門還未曾打開。
霜砧:秋天搗衣的聲音。砧,搗衣石。
落落:稀疏的樣子。
瀕湖女:湖邊的女子。
斑斑:形容斑點很多。
無俚:無聊。
僧扉:僧人的門。
亭午:中午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應是秋季,詩人與癭公、敷庵同游凈業湖普濟寺,友人以詩索和,詩人在這樣的情境下創作此詩,或許當時心境較為寂寥。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秋景中的孤寂無聊。其突出特點是通過細膩的景物描寫營造意境來抒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特定情境下的情感與創作風格。
客行逢日暮,原野散秋暉。
南陌人初斷,西林鳥盡歸。
暗蓬沙上轉,寒葉月中飛。
村落無多在,聲聲近搗衣。
游女泛江晴,蓮紅水復清。
競多愁日暮,爭疾畏船傾。
波動疑釵落,風生覺袖輕。
相看未盡意,歸浦棹歌聲。
承恩借獵小平津,
使氣常游中貴人。
一擲千金渾是膽,
家無四壁不知貧。
荒郊昨夜雪,
羸馬又須行。
四顧無人跡,
雞鳴第一聲。
分手怨河梁,南征歷漢陽。
江山追宋玉,云雨夢襄王。
醉里宜城近,歌中郢路長。
更尋棲枳處,猶是念仇香。
魂黯黯兮情脈脈,簾風清兮窗月白。夢驚枕上爐燼銷,不見蕊珠宮里客。
禁漏聲稀蟾魄冷,紗廚筠簟波光凈。獨坐愁吟暗斷魂,滿窗風動芭蕉影。
別恨離腸空惻惻,風動虛軒池水白。莫言靈圃步難尋,有心終效偷桃客。
愁遇人間好風景,焦桐韻滿華堂靜。鑒鸞釵燕恨何窮,忍向銀床空抱影。
綠槐影里傍青樓,陌上行人空舉頭。煙水露花無處問,搖鞭凝睇不勝愁。
役盡心神銷盡骨,恩情未斷忽分離。平生此恨無言處,只有衣襟淚得知。
濃醪艷唱愁難破,骨瘦魂消病已成。若為多羅年少死,始甘人道有風情。
淚滿羅衣酒滿卮,一聲歌斷怨傷離。如今兩地心中事,直是瞿曇也不知。
橫泥杯觴醉復醒,愁牽時有小詩成。早知惹得千般恨,悔不天生解薄情。
舍筏求香偈,因泉演妙音。
是明捐俗網,何獨在山林。
繚繞藤軒密,逶迤竹徑深。
為傳同學志,茲宇可清心。
綠葉紅英遍,仙經自討論。
偶移巖畔菊,鋤斷白云根。
星彩滿天朝北極,
源流是處赴東溟。
為臣為子不忠孝,
辜負宣尼一卷經。
寶臺侵漢遠,金地接霞高。
何必游天外,忻此契盧敖。
魏王銅雀妓,日暮管弦清。
一見西陵樹,心悲舞不成。
誰把相思號此河,
塞垣車馬往來多。
只應自古征人淚,
灑向空川作逝波。
拂塵開按匣,
何事獨顰眉。
古調俗不樂,
正聲君自知。
曾聞仙子住天臺,
欲結靈姻愧短才。
若許隨君洞中住,
不同劉阮卻歸來。
惜養來來歲月深,
籠開不見意沈吟。
也知只在秋江上,
明月蘆花何處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