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憨山師菩提庵八詠 其七
今人不如古,
像設亦如是。
若云真大士,
去之乃千里。
今人不如古,
像設亦如是。
若云真大士,
去之乃千里。
現在的人比不上古代的人,佛像的塑造也是如此。如果說這就是真正的菩薩,那可就相差太遠了。
像設:指佛像等塑像。
大士:菩薩的通稱。
憨山大師是明代高僧,在佛教界影響深遠。此詩或是作者與憨山師交流感悟佛道時所作,當時可能社會上佛教形式化現象嚴重,作者借此表達對佛道真意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批判當下佛道流于形式,不重實質。其特點是觀點鮮明,直抒胸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對佛道的一種反思思潮。
有父有父溪村居,蒼顏白發七尺軀。醉時高歌樂疏曠,家無擔石常晏如。東鄰西舍邀即去,不復晚景悲桑榆。有兒流落在天末,未得歸隱同樵漁。嗚呼一歌兮重長嘆,遙望家書寄回雁。
搖落故園秋,溪山處處幽。無錢頻貰酒,多病倦登樓。文采陶彭澤,丹青顧虎頭。誰能混流俗,浩蕩一浮漚。
春心平淡歸何處,秋氣醇醲作幾分。雪夜圍爐何所憶,東君吹動茜紗裙。
草亡木卒太匆匆,獨有髯龍在眼中。雨折風吹終不死,霜根雪節貫青銅。
秋風吹老白蘋花,八月歸船定到家。重見彭篯生盛代,也勝賈誼謫長沙。云帆入楚輕于鳥,江水通巴曲似蛇。諸蹇登堂拜郎罷,吳音越語共謳啞。
秋風一何寒,江路一何遙。良人遠離別,遇風如蓬飄。
剪蠟霜前色太深,何如萬萼占春陰。今朝懶不行花徑,插遍銅彝供石林。
明月流輝滿太虛,仙游一枕夢蘧蘧。帳寒云母秋無際,不見青鸞海上書。
久冷雪為祟,初晴云不卿。歲新唯草色,世短尚兵塵。衣敝官如丐,樽空妻作賓。鄰童為我壽,諱老可勝嗔。
從容就義幾封書,三百年來養士馀。商老不知周粟富,晉人方恨楚材虛。庭留舊柏生同勁,鼎薦新薇死亦臞。有詔作人無事日,江花江草正愁予。
年衰病攻。旬宣任重,仕進心慵。縱令勉強成何用。齒豁頭童。急退步、離他鬧叢,便隨意、學做莊農。辭官俸。勤耕苦種。歲計不愁空。
出處交游五十春,洛城晚歲卜親鄰。東齋錦襻清談處,今日重來淚滿襟。大抵神存體不留,萬安山下宅松楸。平生燕集歌歡友,伯壽應同泉下游。每讀龜書鴻范篇,人間五福是高年。公年九九雖無慊,散盡耆英我屹然。
點額終難治俗骸。自從當日不多開。留教野鶴費疑猜。香氣不應人世有,寒根移向月宮栽。為君攜酒抱冰來。明月千年不屬人。殘宵喜與老梅鄰。那能絕水逐芳辰。才著一花春即去,天恩似吝此枯身。誰知幸免落繽紛。
山路兼泥潦,其如悵望何。浮云低近樹,細雨暗長河。城晚烏鳶少,沙寒雁鷺多。似聞抱微恙,來問愧蹉跎。
泰一扶皇運,真人感赤精。更逢端午節,君德萬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