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詩二首 其二
地主觀山水,仰尋幽人蹤。
回沼激中逵,疏竹間修桐。
因流轉輕觴,冷風飄落松。
時禽吟長澗,萬籟吹連峰。
地主觀山水,仰尋幽人蹤。
回沼激中逵,疏竹間修桐。
因流轉輕觴,冷風飄落松。
時禽吟長澗,萬籟吹連峰。
地方長官觀賞山水,仰頭探尋隱者的蹤跡。曲折的池沼在道路中央激蕩,稀疏的竹子間夾雜著高大的梧桐。借著水流傳遞著輕便的酒杯,冷風吹落了松葉。應時的鳥兒在長長的山澗中啼鳴,各種聲音在連綿的山峰間回蕩。
地主:指當地的地方長官。
幽人:隱者。
回沼:曲折的池沼。
中逵:道路中央。
修桐:高大的梧桐。
輕觴:輕便的酒杯。
《蘭亭詩二首》創作于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當時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軍政高官,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禊”,會上各人做詩,《蘭亭詩二首》便是其中的作品。此時東晉政權偏安江南,文人士大夫們在相對安定的環境中,寄情山水,追求精神上的超脫。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蘭亭周圍的山水之美,展現了東晉文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精神自由的追求。其特點是寫景生動,意境清幽。在文學史上,它是東晉山水詩發展中的代表作品,體現了當時詩歌創作從玄言詩向山水詩轉變的趨勢。
丹青遺廟,依然清供,舊時歌管。信美湖煙,消得故王心眼。綠蕪遮斷長堤路,待看翠軿歸緩。羨雙飛蛺蝶,困人天氣,薄寒輕暖。保江山,何有三千勁弩,逆射狂潮東竄。可奈豪情,未抵草薰風軟。陌頭又見花爭發,添了幾重公案。悵魚龍、浪起斜陽一角,逝魂寧返。
落日不回照,頹波無西流。人生處世間,倏忽如蜉蝣。百年傷局促,其憂乃千秋。一朝時命盡,悲風起松楸。累累丘土中,誰辨王與侯。貴亦不必喜,賤亦不必憂。圣賢多微言,達者聃與周。斗酒相娛樂,虛名安足謀。
九萬扶搖,試看取、垂天鵬翼。追往事,星辰劍履,玉陛山立。為問寶香黃閣夢,何如仙闕丹臺籍。寫風流、杖屨人耆英,今猶昔。詩酒部,笙歌席。松菊社,煙云屐。早東風為報,日邊消息。虎節貂蟬端舊物,分封準擬如椽筆。對西山、一笑五千年,髯如戟。
露下天空秋可憐,高樓明月倍娟娟。一株桂影江湖上,半夜鐘聲霄漢邊。玉壺擊碎笑今日,金闕攀援思往年。慷慨勞歌不成寐,揮衣起舞雙龍泉。
斜倚彎彎玉一枝,策勛雖小貴逄時。近床不厭頻挑早,開卷寧辭再舉遲。乘暗每于貪睡后,生明多在正心時。獨憐映雪囊螢者,如此形容想未知。
梅君續作辭春賦,吹借東風寫滿天。一縷香氳銷俗骨,三分寒意聳頹肩。漫垂玉筍蓬檐下,幾誤癡人路阱邊。此景須當共君醉,京華路遠愧吾錢。
三聘玄纁莫可辭,此行為滿故人思。一宵共榻論心事,卻被司天太史知。
玉實累累帶露繁,兩岐佳兆厭名園。時新一薦玄臺下,何必三牲慰九原。
笑談容易發倉囷,全活生靈百萬人。十五年來山里坐,不妨來此越精神。
徐君北檈上,今賦北樓詩。舊賞客頻異,狂歌酒莫辭。簾開新月色,菊對晚霜枝。勝地今皇國,休歌王粲詞。
莫怪人呼作病翁,長年藥裹愧無功。夢回左角鴻溝外,秋入南柯石火中。陽九適逢當日厄,大千會悟本來空。跰?鑿井寧多事,安得相攜一笑同。
久祈甘雨集靈官,赫赫驕陽勢轉難。月馭漫曾離畢宿,雷車空自繞仙壇。巡檐卜潤時看礎,望極占云夜倚闌。迂腐似聞天鑒邇,古來王者必求端。
雙劍峰前古寺基,天尊元是一牟尼。時難只得同香火,莫聽閑人說是非。
閨房何凄清,思君意如搗。追恨當別時,光景太草草。愁款積胸臆,恍惚不能道。別君未須臾,依然結懷抱。安得回君車,與君再傾倒。
童稚相催忽白頭,西風滿袖古洪州。重陽天氣村村雨,殘柳人家處處樓。樵牧忘機鴻北去,古今無跡水東流。卸帆旋買楓林酒,飽睡歸舟十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