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出襄城遇大風于野
此路前聞七圣迷,
風霾終日暗天涯。
心如搖旆頭如葆,
卻羨枯桑了不知。
此路前聞七圣迷,
風霾終日暗天涯。
心如搖旆頭如葆,
卻羨枯桑了不知。
這條路先前聽說連七圣都會迷路,終日的風霾讓天涯一片昏暗。心像搖晃的旗子般不寧,頭如草冠般蓬亂,反而羨慕那枯桑毫無知覺。
七圣迷:典出《莊子·徐無鬼》,黃帝與方明等六臣(共七圣)游于襄城之野迷路,后問途于牧馬童子。此處借指襄城道路難行。
風霾(mái):大風夾帶塵土,天氣昏暗的現象。
旆(pèi):古代旗末狀如燕尾的垂旒,泛指旗子。
葆(bǎo):草編的冠,此處形容頭發被風吹得蓬亂如草。
了不知:完全無感知,無覺無知。
詩當為詩人途經襄城(今河南許昌)時所作。襄城自古為交通要沖,道路難行。詩人行于途中遇大風,風沙蔽日,旅途困頓,觸景生情而作此詩,暗含對旅途艱辛與內心波動的感慨。
詩以途中遇大風為引,借“七圣迷”典故點出道路之難,通過“搖旆”“葆”等比喻刻畫心旌搖曳之狀,末句“羨枯桑”以反語寫煩亂,語言平實而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旅途艱辛的細膩體悟。
靈光舒,積氣馀,左扉虎豹天王居。杓停兩界槎訊迂,黃楊翠怨桐碧敷。赤黃道遙倦烏兔,寶月修圓十三度。
老失平生友,悲尋路轉迷。水肥應返釣,田瘦合歸犁。草與地蕭瑟,云垂天慘凄。無因再商略,短日送寒雞。
皇天久不雨,一雨成歲功。君心妙孚感,膏澤施無窮。遂令封域內,禾黍咸芃芃。物物皆滋潤,幸茲和氣同。天道日以昭,君德日以隆。至誠格上下,惠政敷西東。舟車達四境,耕鑿居三農。太平臻盛治,民俗如豳風。從今書大有,擊壤歌時雍。
一叢奇石古苔龕。一半浸挼藍。有幾許煙嵐。怕魚鳥、驚人笑談。幽幽尺宅,蕭蕭環堵,佳處要人參。休看是江南。似鈷鉧、潭西小潭。
番禺直北望長沙,元帥持戈鎮海涯。萬里送君歸幕府,幾時為我寄梅花。云蒸巨浪魚吹岸,柳壓荒山獠陣牙。欲托鄉書妨枉騎,湄湘西上是吾家。
秋陰漫漫幾千里,赤壁磯前天接水。連檣接舵不復行,老魚擘波時出戲。黃橙紫栗收如積,青錢買酒不堪惜。北人歲久厭南餐,山邊有路何時還。
尋幽勇鼓枻,茲山初問津。云煙落吾手,若水清潾潾。蒼官舊千章,類不赦斧斤。以茲海藏涌,突兀干蒼旻。獨馀三大夫,攲蓋皴龍鱗。下閱往來輩,蜉蝣不知春。迎賓上人者,貌古意甚真。豈惟嗣老端,勢到粲忍親。陟巘既幽絕,飛談復清新。何庸浥寒波,更祓元規塵。
峨峨昆崙山,秀色翠如掃。白鶴銜瓊花,飛入紅云島。仙人駕采鳳,手弄金芙蓉。青童玉節舞,鸞笙半空中。遺予紫金丹,服之壽無窮。相攜凌倒景,去入蕊珠宮。
何年醉玉京,謫籍下蓬瀛。方外唐徵士,江東晉步兵。鹖冠云氣入,龍劍雪花明。異日投竿去,毋令帝座驚。
道本無為只在人,自行自住豈須鄰?坐中便是天臺路,不用漁郎更問津。
飛霞點鏡,酥雨障塵,空簾洗盡愁色。那更半池殘月,漂花戲魚食。嗟秋燕,鎮如客。漫說與、茂陵岑寂。茜紗暗、倦倚蕉云,翠簟頻藉。不見眼中人,罥袖蛛塵,芳墨黯題壁。尚記那回籠燭,嬉游小喬宅。驕驄過,嘶巷陌。忍問訊、舊狂蹤跡。柳鴻近、夢里歸來,扶醉還識。
翩翩有青鳥,飛集東閣前。不食瓊田粟,自帶瑤池煙。暮辭海南雨,朝翔冀北天。為銜云錦書,禎祥兆延年。
樊梅野雪掃成泥,桃李紛紛照舊蹊。行子束書輕駟馬,主人炊蓐候鳴雞。百年囹圄荒蓬藋,萬里耕桑接町畦。堪笑腐儒何用此,只今飄轉楚江西。
連理枝前同設誓,丁香樹下共論心。
武帝初行祀灶方,祠官宮女儼分行。石闌井井通金殿,金蓋童童出畫墻。但見擾龍呼作相,未聞騎鶴拜為郎。祇今松柏緣原廟,時接云軿下大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