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別示兩兒
吾家代力耕,
繄予忝祿仕。
五世有遺澤,
浚發將在此。
五十而無聞,
祖德慚濟美。
飾躬良已難,
何能逮小子。
孩抱重相違,
況茲八千里。
我行難久留,
汝還敦素履。
塵案有縑緗,
北堂有甘旨。
稼好課田疇,
蘭宜植庭戺。
飲酒儼立監,
披書窮杪理。
少壯能幾何,
流光去若駛。
令德抗前旌,
周道平如砥。
庭訓茍不渝,
天涯膝下爾。
吾家代力耕,
繄予忝祿仕。
五世有遺澤,
浚發將在此。
五十而無聞,
祖德慚濟美。
飾躬良已難,
何能逮小子。
孩抱重相違,
況茲八千里。
我行難久留,
汝還敦素履。
塵案有縑緗,
北堂有甘旨。
稼好課田疇,
蘭宜植庭戺。
飲酒儼立監,
披書窮杪理。
少壯能幾何,
流光去若駛。
令德抗前旌,
周道平如砥。
庭訓茍不渝,
天涯膝下爾。
我們家世代以耕作謀生,我卻愧居俸祿官職。五代祖先留下恩澤,發揚光大將在此時。年屆五十仍無建樹,有愧繼承祖先美德。修養自身已屬不易,何談教導你們成長。幼年便常相分離,何況如今遠隔八千里。我行程緊迫難久留,你們要保持樸素品行。書案上有典籍書卷,北堂有美味奉母親。要勤督農耕種莊稼,庭院階前宜植蘭草。飲酒需嚴肅如有人監督,讀書要窮究細微道理。少壯時光能有幾何,光陰流逝快如急駛。美好品德要高舉前人旗幟,人生大道平坦如磨刀石。父親教誨若始終不變,雖在天涯也如承歡膝下。
代力耕:世代以耕作謀生。
繄(yī):文言助詞,用于句首。
忝(tiǎn):辱,有愧于。
五世:泛指多代祖先。
遺澤:遺留的恩澤。
浚發:深挖,引申為充分發揮。
無聞:沒有名聲,此處指無建樹。
濟美:繼承并發揚祖先的美德。
飾躬:修養自身。
逮:及,達到。
孩抱:幼年時。
敦素履:保持樸素的行為準則。
縑緗(jiān xiāng):指書籍。
北堂:指代母親(古代北堂為母親居所)。
甘旨:美味的食物。
課:督促。
庭戺(shì):庭院的臺階。
儼立監:嚴肅如同有監督。
杪理:細微的道理。
抗前旌:高舉前人的旗幟(比喻繼承美德)。
周道:大路,比喻人生正途。
砥(dǐ):磨刀石,比喻平坦。
庭訓:父親的教誨。
渝:改變。
膝下:指父母身邊。
此詩應為詩人因事遠行前寫給兩個兒子的留別詩。詩人年屆五十,自覺未能充分繼承家族‘五世遺澤’,故在離別之際以詩代訓,叮囑兒子保持耕讀傳家的傳統,修身立德,暗含對自身‘五十無聞’的愧疚與對后輩的深切期望。
全詩圍繞‘留別’與‘示兒’展開,通過回顧家族傳統、自陳愧疚、叮囑日常言行、勉勵修德等內容,強調耕讀傳家、修身立德的重要性,體現了傳統士大夫對家族責任的擔當與對后輩的拳拳之心,語言質樸,情感真摯,是古代家庭教育詩的典型之作。
驕陽為戾已成災,
賴有開筵周秀才。
莫道上天無感應,
故教風雨一齊來。
瑞節頻移意可知,
西川西廣又江西。
蘇黃到處君行部,
物色分留待品題。
美人不可期,迢遙隔江滸。
惟遣白云來,伴我幽棲處。
引樞蒼黃出國門,
痛兼夷禍翠華奔。
只今海市同燕市,
遺像防污濺血痕。
春肥鱖鯽秋鱸豸,隨處曲流宜泛觴。
蟹舍藏煙時掩映,罟船泊月自幽涼。
去招京洛青衫客,來對湖山白鷺行。
一棹清風容小借,不教塊壘輒撐腸。
昨夜風恬夢不驚。
今朝初日上簾旌。
半庭殘雪映微明。
漸覺敝裘堪暖客,
卻看寒鳥又呼晴。
匆匆春意隔年生。
憶少年、作客洪都,幾度西山南浦。從倚滕王高閣上,落日風帆遙聚。凝望處。愛匡廬、煙中瀑布如川注。鳥歌花舞。向孺子孤亭,云卿舊宅,時復攜游去。
悔當時,錯把蟾宮高步。荏苒青春虛誤。朱衣玉帶黃金殿,忘卻丹丘玄圃。笑匆匆、綠鬢巳成絲,彈指能幾許。春來自語。且酌酒花前,放歌溪上,不管青山暮。
洞口憑猿引,逶迤石路迢。
到門惟虎跡,望寺在山腰。
龍去泉仍溜,春殘雪不消。
老僧忘歲月,恍惚話前朝。
仙人掌上著詞流,
五月榴花一片秋。
野鶴未應巢翡翠,
白云回望舊時樓。
排闥高山看小月,
虛襟如水坐中天。
洛陽云接東吳路,
不買江湖買釣船。
水云媚一窩,去天九萬五。
饑腸冰玉清,飽嚼云月苦。
掉頭懶應客,多謝巢與許。
客去掩柴扉,隨引雞豚數。
仰面看行云,藹藹翳層宇。
庭柯鳥聲和,喚醒夢中語。
一肩桑葉一肩薺,大婦前行少婦隨。
百丈河堤人似鯽,蘆苞今日是墟期。
聞說南荒溽暑,
原來海國寒多。
盤石桃花未□,
長安春色如何。
水色山光別樣天,
人家籬落小溪邊。
無由攜杖尋春去,
漫著衰翁憶輞川。
四海彌天兩誕誇,
人三為眾轉周遮。
明知諸相皆虛妄,
弄假為真有甚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