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萬里橋
愁聞萬里橋南路,回首關河萬里多。
入望煖云山破白,長年臘月水層波。
石闌且逐行行度,蜀道時聽款款歌。
此去應知東到海,欲憑雙鯉問如何。
愁聞萬里橋南路,回首關河萬里多。
入望煖云山破白,長年臘月水層波。
石闌且逐行行度,蜀道時聽款款歌。
此去應知東到海,欲憑雙鯉問如何。
聽到萬里橋南邊的路途我滿心愁緒,回頭望去關河相隔竟是萬里之遙。映入眼簾的是溫暖的云山,云層破處露出白光,臘月里江水常年翻涌著層層波浪。沿著石欄桿一步步緩緩前行,在蜀道上不時聽到舒緩的歌聲。此去應當知道東邊終會抵達大海,想借雙鯉(書信)詢問前路究竟如何。
萬里橋:成都古橋名,相傳諸葛亮送費祎使吳時說'萬里之路,始于此橋',故名。
關河:關塞與河流,泛指山川、路途。
破白:云層裂開露出白色。
長年:長期、常年。
石闌:石制欄桿。
款款:緩慢、舒緩。
雙鯉:代指書信,古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飲馬長城窟行》),后以雙鯉喻指書信。
此詩當為詩人離蜀東行途經萬里橋時所作。萬里橋作為蜀地重要地標,承載著'萬里啟程'的象征意義。詩人面對南下的征程與回望的故地,結合臘月行旅的所見所聞(煖云、層波、石闌、歌聲),生發出對前路的復雜感慨。
全詩以'過萬里橋'為線索,通過沿途見聞與心理活動的描寫,展現離蜀東行時的愁緒與期待。既刻畫了臘月蜀道的自然與人文景觀,又借'雙鯉問如何'的細節收束,將個人行旅之感與對未來的追問結合,情感真摯,畫面感強。
七藝今朝滿,三秋此夜分。
游人多異地,試客盡同群。
燈爛光欺月,歌高響遏云。
榕城好風景,隨處挹清芬。
方山烏。紅衿小。低飛忽坐釵頭巧。佳人畔。窺爐篆。葳蕤心字,被偷多半。幻。幻。幻。
簾攏梢。蘭缸照。倒垂香翅煙重裊。褰羅幔。桐花喚。瓊篝鎖燼,把雕籠換。慣。慣。慣。
持刀?密竹,
竹少風來多。
此意人不會,
欲令池有波。
相思不是冬無雪,留待春風斗冷嚴。病骨未憂衣乏絮,早餐寧嘆食無鹽。梅添鑿落元同色,竹擁參差半入檐。坐守地爐應不厭,破窗平見北山尖。
雪埋老屋無薪賣,晨起謀炊自毀車。覓飽預期千頃麥,破慳先試一春花。便營野屐尋茶戶,更約綈袍當酒家。處士祇今宜姓賈,壁間但沒掛錢叉。
杜甫詠詩南郭寺,于今老樹郁蒼蒼。
天風欲下聞龍吼,殿霧初開看鶴翔。
異代游人常護惜,歲寒山色不凄涼。
品題終賴空庭句,感嘆安能汝壽長。
銀瓶澆茗漱春酲,倚遍雕闌睡未成。燈火誰家庭院里,櫻桃花下尚吹笙。
香盡銅爐火不增,一床寒被臥春冰。不知明月將人夢,去落紅樓第幾層。
紫蕭停,錦瑟遠,寂寞舊歌扇。
萍葉空池,臥柳掃還倦。
便令鳳頻書,芹泥長潤,招不到別巢秋燕。
露華泫。猶剩插鬢金鈴,殘菊四三點。
階面青苔,不雨也生遍。
縱馀一縷香塵,襪羅曾印,奈都被西風吹卷。
□傳紙貴洛陽城,疇昔推高月旦評。
下筆□□□□□,舉幡亦足唱諸生。
詩如東野無高論,策到□□□直聲。
病叟一春親藥裹,臥看柳色動離情。
畫舫乘春破曉煙,滿城絲管拂榆錢。千家養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種田。
雨過隋堤原不濕,風吹紅袖欲登仙。詞人久已傷頭白,酒暖香溫倍悄然。
廿四橋邊草徑荒,新開小港透雷塘。畫樓隱隱煙霞遠,鐵板錚錚樹木涼。
文字豈能傳太守,風流原不礙隋皇。量今酌古情何限,愿借東風作小狂。
江上澄鮮秋水新,邗溝幾日雪迷津。千年戰伐百余次,一歲變更何限人。
盡把黃金通顯要,惟余白眼到清貧。可憐道上饑寒子,昨日華堂臥錦茵。
猗若人兮葛巾,渡柴桑兮水泠泠,稚子髧兩髦兮從而后。
東家有酒兮,綠參天其蔭柳。
山風涼兮月瞑,枕白石兮未醒。
漭無極兮天游,不知乾之為馬兮坤之為牛。
折腳鐺子,大家知有。
左提右挈,勞煩眾手。
山僧贏得百無憂,一向面南看北斗。
密雪霏長路,浮云遍近郊。
風波甘泛梗,田里問誅茅。
欲擬思玄賦,行從尚白嘲。
傷禽寒繞樹,何處是安巢。
澗水南流雪有陰,
沖風打槳散幽禽。
誰知馬背秋衣薄,
不耐山中積翠深。
紅墻榆柳。窗戶離離星斗。夜寒生。
香霧沈珠幔,銀河罷玉笙。
睡鬟春水綠,啼粉落花明。
為著歸霞帔,更傾城。
一自辭微祿,蹉跎又四年。
客舟無故舊,跋涉有山川。
樹色斜陽外,溪光倒影邊。
楚山望不極,樽酒向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