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智門寺寄住山伊巖玉老 其二
筍轎沖煙落翠巔,
白巖山里借床眠。
飽聽溪水云深處,
笑索梅花雪后天。
幾世世修三世福,
萬燈燈是一燈緣。
吾生誤讀磨崖頌,
落得吳霜點鬢邊。
筍轎沖煙落翠巔,
白巖山里借床眠。
飽聽溪水云深處,
笑索梅花雪后天。
幾世世修三世福,
萬燈燈是一燈緣。
吾生誤讀磨崖頌,
落得吳霜點鬢邊。
竹轎穿過煙霧降落在青翠的山頂,在白巖山的寺廟里借宿安眠。盡情聆聽著云深處的溪水流響,雪后初晴笑著去尋那綻放的梅花。幾世修行方得今日的福緣,萬盞燈火皆源于同一燈芯的傳承。我這一生誤讀了摩崖上的頌文(世俗功名),只落得兩鬢斑白如吳地秋霜。
筍轎:竹轎,用竹材制成的輕便轎子。
翠巔:青翠的山頂。
索:尋找、求取。
三世福:佛教術語,指前世、今生、來世累積的福分。
一燈緣:典出佛教“一燈能破千年暗”,指佛法傳承或緣分的根源。
磨崖頌:摩崖石刻上的頌文,此處代指世俗功名或被誤讀的經典。
吳霜:吳地的白霜,喻指兩鬢白發(吳地多霜,常以“吳霜”代指白發)。
此詩為詩人游歷至智門寺時,寄贈寺中住持伊巖玉老所作。智門寺地處白巖山,環境清幽,詩人借宿期間親近山水、悟禪聽法,觸景生情,寫下此詩以表對山寺生活的向往及與禪友的交游之情。
全詩以山寺行宿為線索,前半寫景,描繪煙巒、溪云、梅雪之景,清逸可喜;后半悟理,借“三世福”“一燈緣”點破禪機,尾句自嘲“誤讀磨崖頌”,將山水之樂與人生反思結合,體現了宋代文人詩中常見的禪意與哲理交融的特點。
新春悵臥袷衣單,
細雨廉纖作嫩寒。
苦憶年時人去后,
海棠如雪倚欄桿。
銀河迢迢露華冷,殘缸焰短漏聲永。單衾瑟縮枕紅蕤,月白珧窗澹無影。綠天未曉宵沈沈,井梧葉落秋風深。疏砧萬戶動遙響,夢魂遍繞蕉花陰。
星稀霧暗悄難待,美人何處淚痕在。鴛鴦卅六隔圓波,環佩惺忪鬢絲改。
何如選帳梅花根,云鬟泥笑傾瑤樽。雙棲翠羽咽春韻,腸斷羅浮掛月村。
坐畫寒灰一豆紅,梅花窗下膽瓶中。只應相伴黃昏月,情緒憐君與我同。
送盡飛鴻眼欲穿,家山政在落霞邊。快來幸有梅堪折,莫待相將柳欲眠。
屋頭鵲喜報佳音,雁足書來抵萬金。一箸庖珍真念我,朝來食炙有牛心。
遙想載酒客,時來從子云。
山高去天咫,日永惜陰分。
秋稼田畝接,夏弦閭里聞。
草堂無數出,猿鶴有移文。
文何為小技,理有未全明。妙在無夸靡,悠然寫性情。勺泉常澹泊,五味總調成。垂老方知此,譏予必后生。
八珍羅水陸,五采繡文章。美矣孰無好,用之非可常。古今天地運,晝夜日星光。何必驚人眼,相看共久長。
清河追鈷鉧,老牧步潮州。全氣有虞子,馀風挹靜修。居然成典雅,正不在雕鎪。更有神交處,淵源溯魯鄒。
博學草廬翁,還存荊陸風。歐黃皆后出,繩墨是良工。南土文華盛,中州景慕同。九原不可作,我亦老江東。
碧潭藏老龍,夜半水底吟。
激飛寒空露,凄動幽人心。
諸佛光中眾生,
眾生光中諸佛。
若明生佛一如,
便見重重涉入。
廬陵涑水攜參佐,
媚紫嬌黃左與姚。
何物山丹衒流俗,
雒生懊惱慍蓬飄。
清香故故上衣襦,
儂向瑤臺住得無。
涼露三更人獨立,
滿身月影倩花扶。
風回小院庭蕪綠。新聲慢奏移纖玉。南國正芳春。相看無限情。
春愁過恰病。趁拍鸞飛鏡。儂為出來難。黃昏獨倚闌。
不愿學迂儒,終歲朱墨涂。殘書不愿腰金紫,蝸角浮名攖禍樞。不愿長生學枯槁,不愿選佛髡髭須。爨下無薪盎無米,妻子呻吟愁欲死。身中無衣囊無錢,壯士低眉無好顏。首陽餓夫何足道,端木貨殖稱高賢。但能規利博溫飽,鑄冶灑削人爭傳。埋照韜精每相抑,英風有時難自戢。雕鶚橫秋厲羽翰,勁氣摶空思攫擊。昔曾寫作郊獵圖,角弓羽箭神龍駒。風沙蕭蕭原野闊,一日怒殺三封狐。今復繪圖坐秋野,丹穴雙雛隨上下。秋水為神玉為骨,環立渥洼汗血馬。昂首嘶風若待馳,指授射御何瀟灑。王濟愛馬謝愛山,馬有神駿山幽雅。曠士襟期烈士胸,欲將二子歸陶冶。莫但拘牽紙上文,坐談經濟成虛假。
慕歌兮慕歌。東漸兮海波。海無波兮山有阿。明德遠兮玉帛孔多。微斯人兮吾如魚何。
慕歌兮慕歌。潮何為兮不回,人何之兮不起。父生兮女生,父死兮女死。歲復歲兮江濱,人之心兮潮水。潮水兮有聲,伯姬兮有靈。紛兩涯兮觀者,孰父子兮無情。秋冥冥兮江峰青。
潮來兮無天,潮去兮何地,若為憑兮斯厲。彼鴟夷兮水中,匪匏瓜兮焉系。潮來兮誰驅,潮去兮誰殿。言之流兮何從,海東回兮镠箭。
潮來兮悲吳,潮去兮吊越。忠千古兮長冤,潮復潮兮江月。
西園明月隔花薰
北郭才名易上聞
閉口莫言溫室樹
金雞不赦上梁文
夕露下庭阿,
涼風起天末。
庭際秋蟲鳴,
褰裳步微月。
顧影獨徘徊,
故人殊契闊。
思之不可即,
山川渺難越。
飲酒渾無量,栽花盡有閑。流光虛度一年年。祗為多愁多病,改卻昔時顏。
選韻神方倦,敲棋指尚寒。良宵隨意步庭軒。卻好云開,卻好月如盤。卻好橫斜疏影,和月上闌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