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請平三首 其二
禦戎傳上策,不戰屈人兵。
遂斷匈奴臂,何須萬里城。
出車非遠略,高枕得升平。
戰骨翻空死,吁嗟壯士名。
禦戎傳上策,不戰屈人兵。
遂斷匈奴臂,何須萬里城。
出車非遠略,高枕得升平。
戰骨翻空死,吁嗟壯士名。
抵御外敵流傳著上策,不必作戰就能使敵人屈服。于是切斷了匈奴的臂膀,哪里還需要修筑萬里長城。出兵并非是長遠謀略,高枕無憂就能獲得太平。戰士們白白戰死,可嘆那壯士的名聲。
禦戎:抵御外族入侵。
不戰屈人兵:出自《孫子兵法》,指不通過戰斗而使敵人屈服。
斷匈奴臂:指漢武帝時派張騫出使西域,聯合西域各國,切斷匈奴與西域的聯系。
萬里城:指長城。
出車:指出兵作戰。
戰骨:戰死士兵的尸骨。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與古代中原王朝與邊疆少數民族的軍事沖突有關。在歷史上,中原王朝面對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常采取不同的策略,詩中體現了對“不戰屈人兵”這種上策的推崇,或許是詩人對當時軍事策略的一種思考和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倡導以智謀御敵,避免不必要的戰爭。其突出特點是觀點鮮明,將不同御敵策略進行對比。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并非經典之作,但反映了當時人們對戰爭與和平的思考。
見說韋編絕,在山泉水稀。多君悲喜淚,灑我古今衣。短榻開黃卷,閑云出翠微。來鴻樓外至,無語接神機。
曾將大手挽恒河,引得龍來地起波。何待硯池藏滴水,工夫元不費揩磨。
孰云久閑曠,本自保知寡。窮巷獨無成,春條秪盈把。安能羨鵬舉,且欲歌牛下。乃知古時人,亦有如我者。
北來孤客送南還,語燕啼鶯似故山。垂柳夾堤空靄靄,流泉下閘正潺潺。會期未卜何時遂,吟鬢從教一夜斑。南浦親朋偏念我,相逢休說道途艱。
數口迢迢寄海邊,鄉心客計兩茫然。老妻豈悉未歸意,將謂飄蓬似往年。
朝玄舊侶集艨艟,燈火春湖亂水蓉。寶蠟熏天香裊裊,星橋連岸影重重。遙光閃塔欺靈鷲,沸焰波翻駭燭龍。鉦鼓喧闐人半醉,大江西望是篸峰。
力辭機柄遂歸田,朝野相看意惘然。直節舊嘗稱宋璟,抗言終不負伊川。三孤望重臺階正,八座官高棣萼聯。相業都歸嘉靖詔,他年信史有遺編。
石臼深深長綠蕓,土人猶說魏元君。金銀氣逼清宵見,雞犬聲疑白晝聞。九轉誰磨新歲月,六丁長護舊煙云。盤中李愿幽棲近,日讀黃庭幾卷文。
新恩領縣之安肅,便道寧家孝使然。親舍戀深云白白,官程期速馬翩翩。人民社稷上所倚,期會簿書勤是先。政考有成俱大用,到官知爾又春前。
太牢蠲潔用迎禧,別有特牲為帝祈。赫赫重瞳勞御廩,頓令典祀奏牷犠。
目共天明,心與湖碧,閔郎挾我神仙域。清靈萬古浣心胸,紅塵千丈溶無跡。山曳柔裙,林亸煙髻,羨他猿鳥常相契。宵深溪月一梳寒,蕩空猶帶琉璃色。
白水起寒霧,蒼林騰濕煙。會心圖已竟,假筆意難傳。一悟空中色,相忘定外禪。裹茶來竹院,風雨落花前。
野老郊迎頂斗爐,馬前行語更相呼。田荒室露渾馀事,乞免官徵一歲租。
灞陵車馬斷行塵,狂客新豐酒見親。抵醉不曾交片語,只今誰是語中人。
有生異飛搏,獨恃齒牙強。配茲柔胹舌,飲啖充胃腸。固知剛早折,何乃先唇亡。今年漸搖動,頗與食物妨。盤飧忘乾肉,鼎臠珍我肪。愁吟憐餅餤,歌笑嘲疏狂。槎牙怯漱水,齟齬艱焚香。時時畏脫落,對案心彷徨。翻憐髫齔時,齒毀兒不傷。及茲才一落,不復誇堅良。祗愁落向空,狀類同吃羌。從今并嚼蠟,世味俱相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