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仙壇
求丹無地不蓬瀛,
何處壇邊大藥成。
卻憶羅浮曾識面,
朱明洞里謁先生。
求丹無地不蓬瀛,
何處壇邊大藥成。
卻憶羅浮曾識面,
朱明洞里謁先生。
為了尋求仙丹,覺得處處都是仙山勝境,可哪里能在壇邊煉成神奇的丹藥呢。我不禁回憶起曾在羅浮山與您相識的情景,在朱明洞里拜謁過先生您。
蓬瀛:蓬萊和瀛洲,傳說中的海上仙山,這里泛指仙山。
大藥:指仙丹。
羅浮:山名,在廣東東江之濱,道教稱“第七洞天”“第三十二泉源福地”。
朱明洞:羅浮山的重要景點,為道教十大洞天之一。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身處一個道教氛圍濃厚的環境,對求仙煉丹之事感興趣,在尋訪仙跡的過程中,回憶起在羅浮山的經歷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圍繞求仙問道展開,通過描繪求丹的情景和回憶往事,展現出詩人對神仙世界的向往。其特點在于營造出神秘的氛圍,體現了當時道教文化對文人的影響。
秦吉了,生為漢禽死漢鳥。
塞南、塞北越禽飛,悵望故山令人老。
載鳴鳴華音,載飛飛華土;
翮折翅垂,夷敢我侮!
小草俄驚華發翩,歸來松菊轉依然。
才庸和鼎慚何補,身病抽簪喜獨先。
水石馀生惟藥餌,關河搔首尚烽煙。
皇恩賜賚親朋洽,共祝升平億萬年。
宛轉黃金白柄長,
青荷葉子畫鴛鴦。
把來不是呈新樣,
欲進微風到御床。
碧房不喜斗秾華,別將淺黛點生紗。鴨頭水,染來嫩,倩崔徐、描葉也如花。
春明外石徑天涯,露梢何處蘸青霞。從今識,畫圖面,問洛陽、紅紫在誰家。
四望黯同云,
平湖墮銀漢。
一葉柳邊來,
應是寒澌泮。
單于貪漢物,中國避天驕。
賜予金銀貴,行來玉帛遙。
悲傷賈太傅,慷慨霍嫖姚。
慟哭辭新第,英雄未可招。
故園又復返沙亭,繞屋峰巒作畫屏。兄弟行中吾與子,遺書真解讀騷經。
素館依然水木間,四圍多是未名山。最高峰好惟煙管,與子長乘采藥閒。
無多白發不教催,一月童顏駐一回。吾道自令顏色好,金精石髓本塵埃。
真兮妄兮兩孤,作對待兮偏枯。
水凌虛而風靜兮月非無,即妄即真兮毒藥與醍醐。
到此誰人識得渠。
梅山半載在城中,帶得山閒物外風。隨境動時元自靜,與人和處底須同。
辜負山中月與風,心無城市亦山中。應嫌猿鶴天機淺,要與同行不肯同。
老我相逢還一笑,杯盤草草自家風。從人漫說侯鯖好,難與耆英菜味同。
弟兄能有幾人同,酒趣詩情冷淡中。須記松梅滿山雪,莫隨桃李杏花風。
山水情多不自由,白頭終作五臺游。
萬重云樹高低出,千里滹沱背面流。
絕頂只疑天北極,朝陽初見海東頭。
共傳此是清涼地,為洗煩心盡日留。
我所思兮在朔湄,欲往從之白雪霏。
登崖永眺涕泗頹,我之懷矣心傷悲。
佳人遺我云中翮,何以贈之連城璧。
愿因歸鴻超遐隔,終然莫致增永積。
塵世誰無數畝園,個中清致幾人憐。
石橋近接云煙墅,苔徑旁通薜荔泉。
靈藥嘉蔬紛繞舍,碧桃紅杏爛遮天。
幅巾方杖逍遙處,世與羲軒共杳然。
涼云帶澄浦,江岸半煙樹。落葉下扁舟,穩載秋風住。
嶄石赭其腹,峻坂童其巔。恐是采樵人,斫破秋林煙。
秋光入林薄,野橋秋水生。不見買山人,山與斜陽平。
歸鴉沒西嶺,群壑曖清景。何處牛羊下,疏樹淡無影。
鳳鳴千仞崗,苞綠麗天云。
高士有奇姿,光華揚紫氛。
蘭蕙樹百畹,瑯玕植千尋。
托跡在巖阿,悲嘯有馀音。
歌終忽不見,杖策為鄧林。
啞啞野中鳥,雌雄日相呼。結巢向高樹,伏卵成雙雛。
攫鳥給其食,意望將返哺。黃口翼未成,微生不容圖。
巨虺入巢中,噬齧無馀膚。雌雄遠樹悲,聲斷腸已枯。
野鳥爾莫悲,今乃得返之。爾曾攫燕子,母燕無忘時。
爾曾攫雞雛,母雞苦無涯。惡稔亮必報,造物豈有私。
爾當懲爾愆,庶育后來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