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退作二首
昔年堂上來三鳣,今日溪頭領隊魚。
方信卜居初意好,要教同里識詩書。
話言超出求名外,心力分從負米馀。
幼學得師終有獲,立根本處賴深鋤。
昔年堂上來三鳣,今日溪頭領隊魚。
方信卜居初意好,要教同里識詩書。
話言超出求名外,心力分從負米馀。
幼學得師終有獲,立根本處賴深鋤。
過去在學堂里教學時迎來了吉祥的征兆,如今在溪邊帶著學生就像領著一群魚。這才相信當初選擇居住此地的想法很好,是要讓同鄉人都懂得詩書道理。所說的話超越了求名的范疇,精力還能在侍奉父母之余用于教學。孩子們從小能得到好老師教導終會有所收獲,就像莊稼要立穩根基還得靠深耕細鋤。
三鳣:漢代楊震講學,有冠雀銜三鳣魚飛集講堂前,人們認為是吉祥的征兆,預示他將位至三公。這里借指過去教學時的好兆頭。
卜居:選擇居住的地方。
負米:指侍奉父母。《孔子家語·致思》記載子路為親負米之事。
推測詩人可能是一位鄉村教師,在經歷了多年教學后,選擇在鄉村居住并繼續教學。當時社會可能不太重視教育,詩人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同鄉人重視詩書,于是創作此詩表達自己的教學理念和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強調教育的重要性和教師的責任。其特點是用典自然,以樸實語言闡述深刻道理。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反映了當時鄉村教育者的心聲。
君發未可白,親顏元自紅。
旨甘知有子,婚嫁趣成翁。
世豈無高義,途寧嘆久窮。
但當言計拙,不可怨詩工。
凍雨銷殘臘,陰云結暮年。居諸愁里失,時序暗中遷。鳥畏林霜白,龍悲野血玄。醉羲何日起,星紀欲移天。
嘿嘿銷魂處,悠悠入望山。何須長晦色,不使暫開顏。煙草看疑出,寒泉聽欲潺。經旬林靄內,惟見鳥飛還。
竟日愁陰雨,經時望曉暉。人間知己盡,門內一身微。入夢關河阻,當前物象違。榮枯千古事,轉盼亦同歸。
如線牽愁遠,為絲惹恨多。九門寒漏濕,萬灶曙煙拖。霧重蒙霜嶺,云深沒絳河。坐看林翠落,應與竹斑和。
湘娥留恨滴,萬點出虞山。古意銷沉處,今人盼望間。羈心云里絆,寒淚雨中潸。不用悲風發,相看自苦顏。
青山無一語,黑帝許誰諏。日月真窮矣,風云可散不。寒光生兔管,濕霧隱鹴裘。隱幾千懷集,沾襟百涕流。
心惟行此素,居莫茍求安。雨色因人苦,風音為我寒。舊年摧晚暮,殘夜久迷?。世事浮云過,君懷必自寬。
斗室凄凄晦,虛窗寂寂陰。詩亡王跡已,易在帝爻沉。不敢言天地,安能問古今。獨憐千載后,誰見杞人心。
緝雅堂開宴,公余偶詠觴。
吟君珠玉集,笑我簿書忙。
徑竹朝煙潤,池蓮曉露香。
文星嘗駐節,咫尺近宮墻。
孤云不可攀,浩氣相與遙。
著亭翠微頂,飛檐侵泬寥。
紫麟迂遠駕,黃鵠回扶搖。
云收天籟息,亭影摩重霄。
宋祚日益微,北元恣憑陵。公歸在田野,奮出罔顧身。
無乃扶綱常,忍視大廈傾。累陳備禦策,宰執以迂稱。
皋亭時見留,間關度儀真。幸而脫虎口,饑食馀糝羹。
乘艫潛入溫,王室圖復興。君親痛在念,崎嶇奔滄溟。
諸鎮遍移檄,到處皆元兵。豈無勤王者,勢孤力弗勝。
倉卒飯五坡,被執徑北平。絕粒乃復蘇,哀歌嘆零丁。
召見固不屈,豈憚丞相夌。不寢傷國亡,數載拘幽囹。
人生異禽獸,所貴義與仁。公負剛烈姿,持執猶堅真。
慷慨論大義,從容以就刑。精忠貫星日,勁氣凌蒼冥。
所學圣賢事,誠不愧所生。煌煌照汗竹,名垂萬古馨。
亂葉溪山一徑微,傳聞虎跡尚依違。
荒城斗大狐爭窟,廢壘春深燕又飛。
秋潦有時成海市,夜潮終古傍漁磯。
憑高欲說遷流感,白發微官胡不歸。
百鍊黃金鑄鐵牛,
十分高價與人酬。
臺前不有花含笑,
應是東山一夏休。
灞岸驪歌初送別,眉暈翠痕輕碧。豐神裊娜,劇憐飄逸,瞥眼疏疏密密。疑是垂云環列。欲攀枝,離愁難說。
三起三眠時節。萬千絲、香郊芳陌。鷓鴣喚雨,鸧鹒啼日,畫出清明寒食。鎮銷魂、數聲長笛。
圣念周邦弱,經因魯史成。
尊王常謹始,罪隱不書正。
弗義嗟頻戰,無常嘆屢盟。
幽微今煥若,寧復比丘明。
鳳鳥久不至,哲人嘆已矣。空留千載名,寂寞殘陽里。
日上鐘未鳴,老僧睡猶熟。誰是山中人,長享清明福。
祥符中,宰相好。
歌柘枝,輒醉倒。
戴花吃酒須年少,不見宋家天不曉。
灘頭五馬餞筵開,共送中丞繡斧回。
山擁玉虹隨去節,雪吹金液照行杯。
單車曾見埋輪疏,獨坐今推補袞才。
鄉里衣冠吾已愧,客星猶自傍三臺。
潭水清見底,
老僧來喚魚。
與渠同法食,
持缽施齋馀。
斜陽明滅鴉對語,白楊蕭蕭作風雨。
孤城寒甃大江聲,一塔巍然涌過城。
二龍山高高百仞,恍若玉山遙相并。
人影微茫落半空,足底白云送清磬。
春云作靈雨,沾灑成膏澤。琰琬得善價,聲光日烜赫。
良材不隱世,君實任此責。枳棘暫棲鸞,翀飛在晨夕。
況當明良會,朝廷正側席。努力崇明德,功業垂金石。
腐朽不足稱,臃腫背繩尺。永為盛世褫,時亦還自惜。
用舍雖殊途,持身貴自擇。去去從此辭,相期在賢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