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擷花十八
義城元靖賢相國,喜慕英雄士,賜金繒。
聞斯事,頻嘆賞,封章歸印。請贖馮燕罪,日邊紫泥封詔,闔境赦深刑。
萬古三河風義在,青簡上、眾知名。
河東注,任流水滔滔,水涸名難泯。
至今樂府歌詠。流入管弦聲。
義城元靖賢相國,喜慕英雄士,賜金繒。
聞斯事,頻嘆賞,封章歸印。請贖馮燕罪,日邊紫泥封詔,闔境赦深刑。
萬古三河風義在,青簡上、眾知名。
河東注,任流水滔滔,水涸名難泯。
至今樂府歌詠。流入管弦聲。
義城元靖賢明的相國,喜愛仰慕英雄之士,賞賜金錢繒帛。聽聞這件事,頻頻感嘆贊賞,上書辭官。請求赦免馮燕的罪行,不久朝廷紫泥封詔,整個轄區赦免了馮燕的重刑。萬古以來三河之地的風義猶存,青史上,眾人都知曉此事。黃河向東流去,任憑那流水滔滔不絕,即便水干涸了,這美名也難以磨滅。至今樂府還在歌詠此事,流傳于管弦樂聲之中。
義城元靖賢相國:指某位賢明的相國,義城可能是其封邑,元靖可能是謚號。
繒:絲織品。
封章歸印:指上書辭官。
紫泥封詔:古代詔書用紫泥封口,這里指朝廷的詔書。
三河:指河東、河內、河南,這里泛指馮燕事跡發生的地區。
青簡:竹簡,代指史冊。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比較重視英雄義舉,人們對風義之事頗為推崇。作者可能是聽聞馮燕的事跡以及相國的義舉后,有感而發創作此詞,以宣揚這種風義精神。
這首詞主旨是宣揚風義精神,突出特點是通過敘述故事來表達情感。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對于研究當時社會對英雄和義舉的態度有一定價值。
草市云門徑接連,若耶溪轉萬峰閒。
晴光新發層層岫,水勢頻高處處灣。
六寺春分中令宅,三亭花滿小何山。
誰當麗句亭橋上,應是清流與白鷴。
嶺嶠空傳八桂林,汝多雙干自丹岑。
高枝寒拂星榆影,側葉晴分若水陰。
仙客偶從廬岳遇,詞人謾向小山尋。
何如歲晚幽窗下,金粟香飄對苦吟。
楓色紅難已,黃從翠處分。偶然亂葉下,風雨似同聞。谷鳥臨寒路,籬花開遠云。逢幽無一語,心眼自氤氳。
十里蒼蒼路,非深亦覺遐。陰晴澹山氣,雞犬靜人家。閣迥生溪水,坪香過荈花。紅黃光莫艷,群動豈無涯。
作令書千卷,為郎酒一觚。浮沉經幻夢,老大誤微軀。
河水連天白,嵩峰拔地孤。中原仍我輩,何用泣窮途。
仕路人難定,憂深夢亦勞。主恩原海岳,吏議析秋毫。
月滉魚龍臥,云寒雁鶩高。蹉跎寧足問,吾道本蕭騷。
客嘆張衡老,人推趙勝先。每逢花對飲,便覺酒忘年。
作宦心原苦,《歸田賦》莫傳。漢家新氣運,淪落幾才賢。
絕代才人陳曼生,
官閑檢點到茶經。
流傳江上清風印,
妙配砂壺手勒銘。
開遍南枝又北枝,小庭蓓蕾未逢時。
嚴寒剝后冰心固,翠羽飛回芳信遲。
豈為十年高不字,劇憐終歲苦相思。
主人事事居人后,因使幽花亦緩期。
萬頃煙波夕照遲,
布帆安穩過松滋。
漁歌獵響都蕭瑟,
憶否松滋絕妙詞?
青云失腳謫零陵,
十載溪邊意未平。
溪不預人家國事,
可能一例受愚名。
磨嫌居士謀生拙,
碑恨詩人下道看。
好在隔花臨水處,
為誰信轡逐金鞍。
欲行水繞山圍,
但聞鯤化鵬飛。
女憂鬢發盡白,
兄嘆江船未歸。
姑射真人自少群,
要親高節許交君。
一臺二妙逢清賞,
甘遜佳名得致榮。
千年山骨漱江流,誰鑿端溪一片秋。
清潤每疑含宿霧,澄泓長似注寒湫。
玉堂有客憑揮翰,油幕何人待運籌。
因意通家王太史,并將珠玉為君投。
孤磬白云里,入門幽意生。
竹籬花束縛,松牖鼠縱橫。
響落空潭水,光分遠岫晴。
頓忘游力倦,回復澗邊行。
望眼欣逢水面春,茫茫萬頃白于銀。
晴煙瀲滟幽紋細,香霧空濛碧色新。
臨水疑隨漁父棹,凌波欲賦洛川神。
莫言開落無根蒂,擬托青蓮不染塵。
長官愛菊邁常情,有甚東籬嗅落英。祗恐偷兒窺絕品,不教放蕊只觀莖。
昔聞陶令無弦琴,今見邵公不花菊。得趣豈在聲色間,異代長官同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