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帶花遍
向紅塵里,有喧呼攘臂,轉聲辟眾,莫遣人冤濫、殺張室,忍偷生。
僚吏驚呼呵叱,狂辭不變如初,投身屬吏,慷慨吐丹誠。
仿佛縲紲,自疑夢中,聞者皆驚嘆,為不平。
割愛無心,泣對虞姬,手戮傾城寵,翻然起死,不教仇怨負冤聲。
向紅塵里,有喧呼攘臂,轉聲辟眾,莫遣人冤濫、殺張室,忍偷生。
僚吏驚呼呵叱,狂辭不變如初,投身屬吏,慷慨吐丹誠。
仿佛縲紲,自疑夢中,聞者皆驚嘆,為不平。
割愛無心,泣對虞姬,手戮傾城寵,翻然起死,不教仇怨負冤聲。
在這塵世之中,有人在喧鬧呼喊、捋袖伸臂,大聲地駁斥眾人,不讓人被冤枉濫殺,比如張室的事,怎忍心茍且偷生。僚屬官吏大聲呵斥,可那人激昂的言辭始終不變,主動投身到屬吏那里,慷慨地吐露赤誠之心。他仿佛戴著枷鎖,自己都懷疑是在夢中,聽到的人都為之驚嘆,為他感到不平。他能做到割愛而不動心,像項羽泣對虞姬一樣,親手處死心愛的人,然后突然振作起來,不讓仇怨背負冤屈之聲。
喧呼攘臂:喧鬧呼喊,捋袖伸臂,形容情緒激動。
轉聲辟眾:大聲駁斥眾人。
冤濫:冤枉濫殺。
縲紲:捆綁犯人的繩索,借指監獄。
割愛無心:指能果斷舍棄所愛。
泣對虞姬:引用項羽垓下之戰時與虞姬訣別的典故。
由于缺乏更多信息,難以明確具體創作背景。推測可能是作者看到社會上存在的冤屈現象,有感于那些為正義挺身而出、不懼犧牲的人,從而創作此詞來表達對正義的崇尚和對這類人的贊美。
此詞主旨是贊美為正義抗爭之人,突出特點是情感激昂、形象鮮明。它以生動的描寫展現了正義之士的風采,在文學上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能讓讀者感受到正義的力量。
披書才暇即焚香,紫氣猶寒北斗傍。小院回廊春寂寂,斷煙殘月共蒼蒼。愁看地色連天色,四顧山光接水光。荊樹有花兄弟樂,謾將心事話連床。
何人乘興遠相尋,山寺披云話古今。觀世獨憐當日事,神交猶憶十年心。鴻過碧落風生座,鶴宿松梢月在林。卻喜群賢同雅集,夜深憑檻一長吟。
怨恩來日太微茫,各有離情不望鄉。莫與分明百年事,女兒心上易滄桑。
松子落紛紛,樵歌隔水聞。秋花迷磴道,石竇出風云。葛令籠?笛,麻姑蛺蝶裙。相逢歡未盡,日暮鐵橋分。
西塞山前秋暮時,行行歌把碧松枝。鱖魚白鷺玄真興,流水桃花空爾思。
白衫裁袖本教寬,朱紫由來亦一般。王老小兒吹笛看,我儂試舞爾儂看。
云歸洞府癡龍睡,日澹山椒倦翼還。橋上行人橋下水,如今日夜不曾閑。
學士風流女秘書,五姬更進尚宮除。君王莫得虛臨幸,妾在彤幃注起居。
青山開斷岸,千尺下嵚崟。風起碧云亂,虹流白日陰。藤蘿爭裊綴,魚雁悅高深。縱有桃花發,應無俗駕尋。
危樓突兀倚巴東,山色湖光指顧中。千古笑談無俗客,一時英邁有諸公。弦歌響振飛云白,杯酒傾殘落日紅。我自低頭看范老,一碑高揭海天雄。
西郊莽迢遞,川樹凝煙景。雨過落紅蕖,斜陽半江冷。蟬鳴山欲暗,雁去天逾永。孤客對蕭條,應知鏡中影。
歸云堂下雨毿毿,哭寄長歌為晉庵。詩律獨追唐逸響,史評常陋晉清談。入參臺鼎階無幾,退謝藩垣疏有三。百歲高名碑石在,松陰十里錫山南。
如此男兒,可是疏狂,才大興濃。看曹瞞事業,雀臺夜月,建封氣概,燕子春風。叱咤生雷,肝腸似石,才到尊前都不同。人間世,只嬋娟一劍,磨盡英雄。半生書劍無功。漫贏得閑情如二公。向紫云歌畔,玉舠最滿,紅桃笑里,金錯長空。駝陌三年,牛腰幾束,半在蘭香巾笥中。君知否,是揚州景物,消得司封。
白云應長越山薇,城郭休過識者稀。漠漠稻花資旅食,輕輕柳絮點人衣。水邊重閤含飛動,竹里衡門掩翠微。此外俗塵都不染,豈勞西去問榰機。
經行山徑熟,霜葉滿歸舟。野渚橫疏樹,重灘引細流。殘霞驚水鳥,寒月白蘆洲。鄉邑欣逢舊,從耽水木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