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蒲衣子采硯
羚羊古峽口,南轉水巖開。西洞青花好,君貽一片來。紫云凝作膏,氤氳氣嘗濕。割向九淵中,持歸真宰泣。純紫似羊肝,半含蕉葉白。真氣作泉流,墨花長潤澤。東洞火痕多,溫柔如水玉。秀色生文姿,為君日三浴。
羚羊古峽口,南轉水巖開。西洞青花好,君貽一片來。紫云凝作膏,氤氳氣嘗濕。割向九淵中,持歸真宰泣。純紫似羊肝,半含蕉葉白。真氣作泉流,墨花長潤澤。東洞火痕多,溫柔如水玉。秀色生文姿,為君日三浴。
徐生純明白玉璞,焦子皎潔寒泉冰。
清光瑩爾互輝映,當暑自可消炎蒸。
平湖綠波漲渺渺,高榭古木陰層層。
嗟哉我豈不樂此,心雖欲往身未能。
俸優食飽力不用,官閑日永睡莫興。
不思高飛慕鴻鵠,反此愁臥償蚊蠅。
三年永陽子所見,山林自放樂可勝。
清泉白石對斟酌,巖花野鳥為交朋。
崎嶇磵谷窮上下,追逐猿狖爭超騰。
酒美賓佳足自負,飲酣氣橫猶驕矜。
奈何乖離才幾日,蒼顏非舊白發增。
彊歡徒勞歌且舞,勉飲寧及合與升。
行揩眼眵旋看物,坐見樓閣先愁登。
頭輕目明腳力健,羨子志氣將飄凌。
只今心意已如此,終竟事業知何稱。
少壯及時宜努力,老大無堪還可憎。
天將陰,鳴鳩逐婦鳴中林,鳩婦怒啼無好音。
天雨止,鳩呼雪歸鳴且喜,婦不亟歸呼不已。
逐之其去恨不早,呼不肯來固其理。
吾老病骨知陰晴,每愁天陰聞此聲。
日長思睡不可得,遭爾聒聒何時停。
眾鳥笑鳴鳩,爾拙固無匹。
不能娶巧婦,以共營家室。
寄巢生子四散飛,一身有婦長相失。
夫婦之恩重太山,背恩棄義須臾間。
心非無情不得已,物有至拙誠可憐。
君不見人心百態巧且艱,臨危利害兩相關。
朝為親戚暮仇敵,自古常嗟交道難。
隔谷聞溪聲,尋溪度橫嶺。
清流涵白石,靜見千峰影。
巖花無時歇,翠栢鬰何整。
安能戀潺湲,俯仰弄云景。
太華之松千歲肯,嘗聞其下多茯苓。地靈山秀草木異,往往變化為人形。神仙不欲世人采,覆以云氣常冥冥。
臺郎何年得真訣,服餌既久毛骨清。汝陽昔見今十載,丹顏益少方瞳明。
郡齋政成罇俎樂,高談日接無俗情。詔書忽下襃美績,使車朝出行屬城。
職清事簡稱雅意,蠹書古篋晨裝輕。洛陽花色笑春日,錦衣晝歸閭里驚。
自云就欲謝官去,烏紗白發西臺卿。他年我亦老嵩少,愿乞仙粒分余馨。
南都已見成新集,東魯休嗟未作詩。
霖雨曾為天下福,甘棠何止郡人思。
元劉事業時無取,姚宋篇章世不知。
二美惟公所兼有,后生何者欲攀追。
決決汴河流,櫓聲過晚浦。
行客問吳山,舟人多楚語。
春深紫蘭澤,夏早黃梅雨。
時應賦登眺,聊以忘覊旅。
君家小謝城,為客洛陽里。綠發方少年,青衫喜為吏。
重湖亂山綠,歸夢寄千里。洛浦見秋鴻,江南老芳芷。
自言北地禽,能感南人耳。京國本繁花,馳逐多英軌。
爭歌白雪曲,取酒西城市。朝逢油壁車,暮結青驄尾。
歲月倏可忘,行樂方未已。忽爾畏簡書,翻然浩歸思。
江山故國近,風物饒陽美。楚柚煙中黃,吳莼波上紫。
還鄉問井邑,上堂多慶喜。離別古所難,更畏秋風起。
當春種花唯恐遲,我獨種菊君勿誚。
春枝滿園爛張錦,風雨須臾落顛倒。
看多易厭情不專,鬭紫夸紅隨俗好。
豁然高秋天地肅,百物衰零誰暇吊。
君看金蕊正芬敷,曉日浮霜相照耀。
煌煌正色秀可餐,藹藹清香寒愈峭。
高人避喧守幽獨,淑女靜容修窈窕。
方當搖落看轉佳,慰我寂寥何以報。
時攜一罇相就飲,如得貧交論久要。
我從多難壯心衰,跡與世人殊靜躁。
種花勿種兒女花,老大安能逐年少。
萬釘寶帶爛腰镮,賜宴新陪一笑歡。
金馬并游年最少,玉堂初直夜猶寒。
自嗟零落凋顏鬢,晚得飛翔接羽翰。
今日遽聞催遞宿,不容多病養衰殘。
巷有容車陋,門無載酒過。
池喧蛙怒雨,客去雀驚羅。
握臂如枝骨,哀弦系筯歌。
無憀漳浦臥,還似詠中阿。
白發東山老,青林西塢歸。
聽猿時駐錫,厲水自褰衣。
高論才難敵,孤蹤行亦稀。
慚君寄樵采,佳句出巖扉。
亭亭紫薇花,向我如有意。
高煙晚溟蒙,清露晨點綴。
豈無陽春月,所得時節異。
靜女不爭寵,幽姿如自喜。
將期誰顧眄,獨伴我憔悴。
而我不彊飲,繁英行亦墜。
相看兩寂寞,孤詠聊自慰。
古人不可見,古人琴可彈。彈為古曲聲,如與古人言。
琴聲雖可聽,琴意誰能論。橫琴置床頭,當午曝背眠。
夢見一丈夫,嚴嚴古衣冠。登床取之坐,調作南風弦。
一奏風雨來,再鼓變云煙。鳥獸盡嚶鳴,草木亦滋蕃。
乃知太古時,未遠可追還。方彼夢中樂,心知口難傳。
既覺失其人,起坐涕汍瀾。
憶從太學諸生列,我尚弱齡君秀發。
同時并薦幾存亡,一夢十年如倏忽。
壯心君未減青春,多難我今先白發。
山花撩亂鳥綿蠻,更盡一罇明日別。
吾聞廬山久,欲往世欲拘。昔歲貶夷陵,扁舟下江湖。八月到湓口,停帆望香爐。香爐云霧間,杳靄疑有無。忽值秋日明,彩翠浮空虛。信哉奇且秀,不與灊霍俱。
偶病不時往,中流但踟躕。今思尚髣髴,恨不傳畫圖。
曇穎十年舊,風塵客京都。一旦不辭訣,飄然卷衣裾。山林往不返,古亦有吾儒。
西北苦兵戰,江南仍旱枯。新秦又攻寇,京陜募兵夫。圣君念蒼生,賢相思良謨。
嗟我無一說,朝紳拖舒舒。未能膏鼎鑊,又不老菰蒲。羨子識所止,雙林歸結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