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八月二日至六日皆大潮成巨浸頗得奇觀
愛看秋水坐斜曛,
汗漫東來昔未聞。
風送潮頭噴積雪,
波連天際貼層云。
高聲疑有蛟龍怒,
遠影空迷鸛鶴群。
安得此心無一事,
南華經里老遺文。
愛看秋水坐斜曛,
汗漫東來昔未聞。
風送潮頭噴積雪,
波連天際貼層云。
高聲疑有蛟龍怒,
遠影空迷鸛鶴群。
安得此心無一事,
南華經里老遺文。
我喜愛觀賞秋江的水色,坐在夕陽下;浩蕩的潮水自東方涌來,這等景象從前從未聽聞。風卷著潮頭飛濺,如噴吐的積雪;波浪連接天際,仿佛貼著層層云朵。巨大的濤聲,疑是蛟龍在發怒;遠處的水影,令鸛鶴群也迷失方向。如何能讓我心無掛礙?只愿在《南華經》的遺文中安度余生。
斜曛(xié xūn):夕陽,黃昏時的日光。
汗漫:水勢浩大、廣闊無邊的樣子。
噴積雪:比喻潮頭飛濺的白色浪沫如積雪。
南華經:即《莊子》,道家經典,因唐代尊莊子為南華真人而得名。
老遺文:指在經典文獻中安度晚年。
此詩或作于秋季觀潮時節。八月中秋前后,錢塘江等沿海地區?,F大潮奇觀。詩人連續多日(八月二日至六日)觀察到這一景象,被其壯闊震撼,由自然之奇觸發對內心平靜的追求,故借詩抒懷。
全詩以“觀潮”為核心,前半鋪陳潮涌的壯麗畫面,后半轉向心靈訴求,將自然之奇與人生哲思結合,既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敏銳觀察,也體現了宋代文人借景抒懷、追求超脫的精神特質。
上陽宮里曉鐘后,天津橋頭殘月前。
空闊境疑非下界,此處相逢傾一醆,始知地上有神仙。
琵琶師在九重城,忽得書來喜且驚。
一紙展看非舊譜,珠顆淚沾金捍撥,紅妝弟子不勝情。
豈獨西坊來往頻,偷閑處處作游人。
衡門雖是棲遲地,不可終朝鎖老身。
天宮閣上醉蕭辰,
絲管閑聽酒慢巡。
為向涼風清景道,
今朝屬我兩三人。
月好共傳唯此夜,境閑皆道是東都。
嵩山表里千重雪,
誠知亦有來年會,保得晴明強健無。
愛琴愛酒愛詩客,多賤多窮多苦辛。
中散步兵終不貴,只合飄零隨草木,誰教凌厲出風塵。
榮名厚祿二千石
吉兇禍福有來由,但要深知不要憂。
只見火光燒潤屋,雖異匏瓜難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
魚能深入寧憂釣,鳥解高飛豈觸羅。
熱處先爭炙手去,我有一言君記取,世間自取苦人多。
愛菊高人吟逸韻,悲秋病客感衰懷。
黃花助興方攜酒,愧君相憶東籬下,擬廢重陽一日齋。
孟夏清和月,東都閑散官。
體中無病痛,眼下未饑寒。
世事聞常悶,交游見即歡。
杯觴留客切,妓樂取人寬。
雪鬢隨身老,云心著處安。
此中殊有味,試說向君看。
移晚校一月,花遲過半年。
紅開杪秋日,翠合欲昏天。
白露滴未死,涼風吹更鮮。
后時誰肯顧,唯我與君憐。
言者不如知者默,
此語吾聞于老君。
若道老君是知者,
緣何自著五千文。
戚里夸為賢駙馬,
儒家認作好詩人。
魯侯不得辜風景,
沂水年年有暮春。
少年怪我問如何,
何事朝朝醉復歌。
號作樂天應不錯,
憂愁時少樂時多。
煙景冷蒼茫,秋深夜夜霜。
為思池上酌,先覺甕頭香。
未暇傾巾漉,還應染指嘗。
醍醐慚氣味,琥珀讓晶光。
若許陪歌席,須容散道場。
月終齋戒畢,猶及菊花黃。
有花有酒有笙歌,其奈難逢親故何。近海饒風春足雨,白須太守悶時多。
平陽音樂隨都尉,留滯三年在浙東。吳越聲邪無法用,莫教偷入管弦中。
何郎小妓歌喉好,嚴老呼為一串珠。海味腥咸損聲氣,聽看猶得斷腸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