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園看桃花索式之和二首
池上桃花二十春,幾家歌舞幾煙塵。如云士女還如昨,應笑深山說避秦。
不須流水感華年,且向春風一放顛。今日楚宮殘照里,息夫人在更堪憐。
池上桃花二十春,幾家歌舞幾煙塵。如云士女還如昨,應笑深山說避秦。
不須流水感華年,且向春風一放顛。今日楚宮殘照里,息夫人在更堪憐。
池邊的桃花已綻放了二十個春秋,多少人家曾歌舞升平,如今卻只剩煙塵。如云的男女游人依舊像從前一樣,應該會嘲笑深山中那些說要避秦的人。不必因流水而感嘆年華逝去,姑且在春風中放縱一回。如今在楚宮的殘陽里,若息夫人還在,更讓人憐憫。
二十春:指二十年,以“春”代指年份。
煙塵:此處指戰亂或衰敗的景象,與“歌舞”形成對比。
士女:泛指男女游人。
避秦:用陶淵明《桃花源記》典故,指避世隱居。
放顛:放縱、癲狂,此處指盡情享受春光。
楚宮:楚國宮殿,此處借指歷史遺跡。
息夫人:春秋時息國君主之妻,后被楚文王擄入楚宮,傳說她雖生二子卻始終沉默,象征被迫屈從的悲劇人物。
此詩或為詩人于社園賞桃時所作。二十年間,桃花依舊,而人間已歷興衰(歌舞變煙塵),游人如昔(如云士女),觸發其對世事變遷的感慨;又由春日行樂聯想到歷史中被迫屈從的息夫人,借古喻今,暗含對命運無常的嘆惋。
全詩以桃花為引,串聯起時光流轉、世事變遷與歷史悲情,既寫眼前之景,又發古今之思,情感層次豐富。用典自然,對比鮮明,于平淡中見深沉,展現了對人生與歷史的深刻思考。
雪擁閑門盡未除,小齋人道似禪居。年來日歷無多事,只有求方與借書。
虞坂車蹤,東郊毛色。嘶風誰記長安陌。當年一顧已群空,世間安得乘黃百。洗甲銀河,消烽邊壁。買來烏{左牛右孛}安耕嗇。平川水草勝天閑,形模不上昭陵石。
諸將紛然各自雄,面前全隔馬牛風。尚衣已辦通天帶,何日臨門送晉公。
山色翠氤氳,松關閉白云。禮星孤磬發,受箓妙香焚。夜靜天花落,秋高木葉聞。無由尋許掾,長揖問茅君。
滿地菲菲綠漲春,多情長踐落花茵。謝家風物依然在,不見臨池染翰人。
幽興日相關,應知吏事閒。哦詩松竹里,問俗水云間。蜃氣煙中海,猿聲月下山。蓬萊常五色,有待簉仙班。
解卻塵纓到處閒,底須峴首與商顏。獨醒不慕酒泉郡,太瘦休嘲飯顆山。得路謾誇騰踏去,有巢何待倦飛還。近來生意君知否,種得瑯玕與藥欄。
水邊籬落忽橫枝,不受狂蜂浪蝶知。萬紫千紅俱寂寞,三花五蕊自新奇。風號浪涌連天起,雪作云凝拂地垂。此景此時難著腳,輸渠耐冷立江湄。
黃家紫家斗魏姚,夷齊玉立青蕭蕭。便是人間小天地,不特水上作萍漂。
少年韻如春,才可供十吏。故人半青云,隱幾肘門寐。行看登玉堂,清坐追陸贄。
古臺荒榭晚過逢,載酒同澆磊磈胸。墻外水通溪一曲,牖西云接樹千重。青山自合君為主,白發那知我亦翁。別后有文移建業,漫嘲仙吏抗塵容。
風剪梧圭欲晚秋,溪光山色稱歡游。聯翩云水宜搜異,俛首閻閭恥溷流。相視悉皆謀按劍,無心誰復似虛舟。紫芝眉宇人中瑞,一日常思一聚頭。
王生思妙道,獨居自相羊。乃以清夢語,揭之在幽房。處世實大夢,于夢差為長。擾擾無時清,真精且淪亡。孰能寡嗜欲,引之大覺鄉。魯侯一何愚,欲往憂無梁。太清日淵澄,中有生者忙。吾聞接輿言,斯豈大無當!古之得道者,夏能造冰涼。西方有圣人,清凈聞身香。飛龍游上天,至冬乃伏藏。誰知疑黃泉,可以登大皇。
賜犀新寵冠朝行,飛白宸奎照玉堂。霄漢渥恩承湛露,瑣闈清論滿朝陽。君臣合契同魚水,廊廟掄材有棟梁。留與詞林傳盛事,要知明主重惟良。
紫陌新煙,畫堂故巷,湘簾難掩春寒。看過雨、紅消杏火,舞困榆錢。辛苦芹泥未穩,參差羽、空繞梁間。隨風共,匝地絮飛,飄泊誰關。徘徊綠蕪處處,只腸斷斜陽,依舊危欄。漫瘦影、輕穿繡幌,低掠箏弦。恁自商量不定,偷相覬、花外銜蟬。無憑事,幽恨寄與吟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