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侍御野雉坪
蕪莽頻年雜采樵,
山靈留此托高標。
紆回負郭瓜田近,
平遠如村石徑遙。
日暖林端飛雉子,
雨晴澗尾送魚苗。
功成廊廟懸車處,
應有芳名配午橋。
蕪莽頻年雜采樵,
山靈留此托高標。
紆回負郭瓜田近,
平遠如村石徑遙。
日暖林端飛雉子,
雨晴澗尾送魚苗。
功成廊廟懸車處,
應有芳名配午橋。
多年來這里雜草叢生,夾雜著砍柴人的身影;山神留下這片土地,寄托著高尚的風標。曲折的路徑環繞城郭,近處是成片的瓜田;平遠的山野如同村落,石徑延伸向遠方。陽光溫暖,林梢有野雞撲棱著飛過;雨過天晴,山澗盡頭有魚苗順流而下。待您在朝廷功成身退之時,這野雉坪的芳名定能與午橋相媲美。
蕪莽:雜草叢生的樣子。
山靈:山神,古代對山的神化稱呼。
托高標:寄托高尚的風儀或標準。
紆回:曲折環繞。負郭:靠近城郭。
平遠:平坦廣遠的景象。
雉子:小野雞,此處代指野雉坪的生機。
廊廟:代指朝廷。
懸車:古代官員七十歲辭官退休稱“懸車”,此處指功成退隱。
午橋:唐代宰相裴度退隱后所居的午橋莊,代指高潔的退隱之地。
此詩或作于馮侍御(侍御史)退隱前夕或初隱之時。野雉坪為其退隱之地,詩人通過描繪該地清幽的自然景象,結合對其“功成廊廟”后退隱的期許,表達對其品格的推崇。
全詩以野雉坪的自然景色為引,由景及人,既展現山野之趣,又借“懸車”“午橋”典故,突出馮侍御功成身退的高潔,是一首融景、事、情于一體的題詠佳作。
尼泗千年啟閟宮,壇前冠佩講時同。
鳳衰歌后人何在,麟出書成道已窮。
魯壁藏經殘簡積,漢祠祝史太牢崇。
東來鄒嶧觀鄉射,猶聽金絲到廟中。
漢家天子報功殊,沈弇同時列畫圖。
仙仗曉趨扶玉輦,羽書夜到召金吾。
閒教侍史親調管,醉看孤兒健挽弧。
騎馬天街人肅肅,露章霜色滿行都。
園丁不認曾游客,嗔人繞廊尋玩。紅板橋傾,綠楊樓閉,譜出荒寒一段??雌蹇聽€。算往事星星,酒旗歌館,深悔重來,不來也省鬢毛換。
風前又成浩嘆。說此間蘿屋,有人羈絆。恨極賣珠,緣慳搗藥,贏得啼鵑頻喚。扁舟故國,只浩月魂歸,清江目斷。今古劫灰,付日斜人散。
湖中煙水平天遠,
波上佳人恨未休。
收拾鴛鴦好歸去,
滿船明月洞庭秋。
春見拂簾櫳,春露繁桑柘。
繞箔理三眠,燒燈繞五夜。
大姑席未安,小姑梳弗暇。
喔喔唱鄰雞,提筐邀比舍。
中秋夜月白如銀,
照見東西南北人。
古往今來人自老,
月生月落幾番新。
卅年不到城東去,云水空濛接遠天。
野岸新蜩鳴偶爾,山門枯木尚依然。
已非昔日僧迎客,猶記當初柳系船。
一路薰風吹酒醒,重城西望隔蒼煙。
大學師儒多講論,
東平禮樂正修明。
不知佛法緣何入,
卻向斯時教大行。
鐵羅漢巳燒成塵,瓦鑄觀音又一新。見說前村披木葉,青裙夜降紫姑神。
赭鐵青銅凌紫煙,能為人語向人間。二千年事說不盡,夜夜青溪勞往還。
斷壁孤杉四十圍,不關雨雪陰霏霏。柯南一國癡螻蟻,長怪曾無白日飛。
雪天草閣自優游,仍擬張衡古四愁。
裘帽兩函分海縣,故人千里憶并州。
興來剡水尋詩客,囊盡長安當酒樓。
繾綣已知君意在,愧無錦繡段相酬。
虛名驚世刻舟痕,乃祖初無一法傳。
流出胸襟蓋天地,只今子子與孫孫。
筆頭定有爐槌地,陶冶諸方入正傳。
不許南泉誇獨脫,且教雷例作兒孫。
四十馀年歸舊里,不勝衰薄嘆民風。一心恬憺無塵累,閭巷相看有此翁。
歸里匆匆欲別難,畫船春水發江干。一枝留贈羅浮玉,他日歸來共歲寒。
耿耿銀潢凈,窗月瑩如冰。朱絲一扣,萬籟不起冷光凝。千古遺音猶在,一洗淫哇鄭衛,北里與南陵。孰識興亡事,哀樂不同情。
咽流泉,戛鳴玉,擊浮金。老龍啼曉,幼猿忽復暮山吟。為我臨風再奏,仙鵠翩翻十二,感物一何靈。此曲誰當聽,四海有知音。
已是支離百不禁,
況堪多病苦相侵。
村沽縱薄可不醉,
梅半落時天政陰。
江峰青到檻,庭樹碧過鄰。
此地數椽屋,今時一古人。
論詩家有法,藏藥室生春。
白首貧交久,間來獨與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