霅溪夜宴詩 其七
君不見夜來渡口擁千艘,中載萬姓之脂膏。當樓船泛泛于疊浪,恨珠貝又輕于鴻毛。
又不見朝來津亭維一舠,中有一士青其袍。赴宰邑之良日,任波吼而風號。
是知溺名溺利者,不免為水府之腥臊。
君不見夜來渡口擁千艘,中載萬姓之脂膏。當樓船泛泛于疊浪,恨珠貝又輕于鴻毛。
又不見朝來津亭維一舠,中有一士青其袍。赴宰邑之良日,任波吼而風號。
是知溺名溺利者,不免為水府之腥臊。
你可曾看見夜晚渡口聚集著上千艘船只,船中裝載的是千萬百姓的脂膏血汗。華美的樓船在層層波浪中漂浮,可那些珍珠寶貝在百姓的血汗面前卻比鴻毛還要輕。你又可曾看見清晨渡口邊系著一艘小船,船中有一位身著青袍的士人。他在這吉日前往縣邑赴任,任憑波濤怒吼、狂風呼嘯。由此可知,沉溺于名利的人,最終難免成為水府中的腥臊之物(指葬身水底)。
脂膏:代指百姓的血汗財富。
珠貝:珍珠與貝殼,泛指珍寶。
津亭:渡口邊的亭舍。
舠(dāo):小船。
青其袍:身著青色官袍,唐代低級官員常穿此色。
宰邑:指前往縣邑擔任地方長官。
溺名溺利:沉迷于追逐名聲與利益。
水府:傳說中水中神靈的居所,此處指葬身水中。
腥臊:魚鱉等水生生物的腥氣,代指死后的污穢。
此詩為唐代《霅溪夜宴詩》組詩之一,創作于晚唐社會矛盾尖銳時期。霅溪(今浙江吳興)為重要水道,詩人通過夜宴所見渡口場景,揭露官員貪腐、百姓困苦的現實,借對比手法表達對清廉之士的贊揚與對逐利者的批判。
全詩以渡口場景對比為核心,批判貪腐逐利之風,贊揚清廉赴任之舉,語言直白犀利,社會批判意義鮮明,是晚唐反映民生疾苦、諷刺吏治腐敗的典型作品。
花落無言影不留,馀香縹緲五更頭。燕含魚嚏元非分,苔掩泥封各有由。蝶夢易沾醒后枕,雁書虛擬浪前舟。江城寂寂驚相遇,萬古離思簇一樓。
奈何帝,奈何帝,風流亡國亦足豪,美人相抱井中墜。可惜井中水不深,美人不死傷我心。淚痕化作胭脂痕,千秋漠漠苔花侵。苔花侵,美人墓在青溪陰。不死胭脂死青溪,可憐不作井中泥。國亡不恨恨惟此,山河不易一女子。
金玉本非富,詩書元不貧。平生無盡用,學問在吾身。
不雨已數日,蕭蕭葉聲乾。青青獨可愛,庭下群瑯玕。陰云何處來,與霧晝作團。驅瘴無妙術,只在心氣安。古井湛止水,安從起波瀾。焚香坐數息,日月通泥丸。江淺舟可放,喜謝山中鞍。
玄霜凋碧草,熙陽媚紅芳。地道順天施,不違物理常。蛾眉對尊酒,螓首臨鏡光。綵樹棲鸑鷟,綠波蕩鴛鴦。榮華銷逝景,娛樂安久長。南山孤生柏,結根丹崖傍。貞干回造化,葉葉生馨香。愿借黃鵠翼,與之同頡頏。
愛爾金門彥,為家倚玉峰。曠區真特涌,百里此維宗。在昔傳名岫,于今擅美封。氣靈園羽異,山秀苑華秾。作沼通崖液,開堂寫嶂容。旭春卿靄積,霞晚紫輝重。梵塔標池影,仙樓表宅蹤。臺疑登鳳鳥,城似入芙蓉。臥榻成游具,閒居足眺供。平生泉石興,于以策云筇。
兩蠶同一繭,爾我交纏綿。只為腹中絲,至死并頭眠。
兩到臨川愧罔功,只憑心事對蒼穹。江鄉又喜今年熟,一笑歸田作好冬。重訪招提恰六年,松風蘿月故依然。世間萬事都休問,燕坐看山是好禪。
寒食春明耐醉眠,未逢涼雨破蒼煙。空階忽接新雷電,不禁長歌大有年。
浪說鸧鹒療妒方,笑他邢尹互迷藏。神仙底事私奇服,姊妹猶然忌體香。團扇風流何預嫂,綠翹冤抑況無郎。能將梔子連詩贈,只有徐娘與謝娘。
秋氣日淩栗,我猶耕野中。畦抽三尺草,蔗響一朝風。釋耜坐荒壟,瞻禽游遠空。悠悠白云逝,會合幾時重。
小小沙蟲羽翼成,群飛盈野復盈城。逢人更會饒長舌,入隊公然接短兵。堂下儼行燕客刺,帳中還學楚歌聲。窮檐為爾難安枕,蛛網徒開一面生。
素意幽棲物外,塵緣浪走天涯。歸來猶幸身強健,隨分作山家。已趁馀寒泥酒,還乘小雨移花。柴門盡日無人到,一徑傍溪斜。
嫩蕊窺窗帶醉紅,麝薰縹緲入江風。夢回一翳淪千劫,剪取須彌芥子中。
四方郡國皆太平,唯有粵南多戰爭。攻城劫藏無虛日,曠野蕭蕭聞哭聲。我軍才出又獻捷,椎牛釃酒沾冠纓。沙場本是征人死,何用防秋苦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