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錄別詩二十一首 其六
黃鵠一遠別,千里顧徘徊。
胡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
何況雙飛龍,羽翼臨當乖。
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懷。
請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
絲竹厲清聲,慷慨有馀哀。
長歌正激烈,中心愴以摧。
欲展清商曲,念子不得歸。
俯仰內(nèi)傷心,淚下不可揮。
愿為雙黃鵠,送子俱遠飛。
黃鵠一遠別,千里顧徘徊。
胡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
何況雙飛龍,羽翼臨當乖。
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懷。
請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
絲竹厲清聲,慷慨有馀哀。
長歌正激烈,中心愴以摧。
欲展清商曲,念子不得歸。
俯仰內(nèi)傷心,淚下不可揮。
愿為雙黃鵠,送子俱遠飛。
黃鵠一旦遠別,即便相隔千里仍回頭徘徊。胡馬失去了同伴,思念之心常戀戀不舍。何況是雙飛的龍鳥,即將分離折斷羽翼。幸有琴弦歌曲,可以傾訴心中情懷。請為游子吟唱,樂聲清越何等悲傷。絲竹奏出清越之音,慷慨中余留哀傷。長歌正激越時,心中已悲愴欲絕。想彈清商曲,念你不能歸。俯仰之間內(nèi)心傷痛,淚水流淌無法抑制。愿化作雙飛的黃鵠,送你一起遠飛。
黃鵠:天鵝,常喻指高潔或遠行者。
顧:回頭看。
胡馬:北方的馬,古詩中常以“胡馬依北風”喻依戀故士。
乖:分離。
泠泠(líng):形容聲音清越。
絲竹:弦樂器與竹管樂器,代指音樂。
清商曲:古代樂調(diào)名,聲調(diào)凄清,多表悲愁。
《李陵錄別詩》實為東漢文人擬托李陵所作的離別詩,非李陵本人作品。東漢末年社會動蕩,士人漂泊離亂頻繁,此類詩多反映游子思鄉(xiāng)、友人離別的普遍情感,本詩即通過細膩的離別場景描寫,傳遞了漢末文人的離愁別緒。
此詩以“遠別”為核心,通過動物意象、音樂描寫及直抒胸臆,層層遞進渲染離情。前半以黃鵠、胡馬起興,中點明“思心”“中懷”,后以樂聲之悲、淚水之痛強化情感,末句“愿為雙黃鵠”升華主題,是東漢擬古詩中情感真摯、手法圓熟的離別佳作。
內(nèi)廚進膳惟蔬素,
御帕封香遍竹宮。
明日金烏迎玉輅,
始知圣主與天通。
巖巖泰山,配德于天。
奉符展采,翼翼乾乾。
滌濯靜嘉,罔有弗蠲。
上帝顧諟,冷風肅然。
祇恐微才與世疏,圣明何事恥端居。
河渠賈讓原無策,鹽鐵桓寬空著書。
學道漸知箴快犢,平情敢妄賦枯魚。
幽間歲月都無累,精舍優(yōu)游樂有余。
機云同住素心違,堪嘆頻年事事非。
許靖敢辭推馬磨,王章猶在臥牛衣。
命奇似此人何與,我瘦如前君豈肥。
來日連床雞戒曉,碧湘宮畔雨霏霏。
袞衣照路有輝光,
班劍威儀出尚方。
大將橐鞬迎道左,
萬人鼓吹入平?jīng)觥?
昔日私心期望處,
身逢其境盡平常。
吾人先入果何主,
眼界胸襟兩擴張。
要使天驕識鳳麟,
傳聞星使出詞臣。
氈裘大長驚相問,
李揆中朝第一人。
重九宜晴雨聲密,相望窗前秋瑟瑟。
未過小圃訪黃花,恐負花期被花責。
芳辰寂寂遣情難,倦插茱萸感百端。
身世浮萍空碌碌,何如秦女早乘鸞。
憐予夙懷林下志,幼對溪山愿差遂。
年來四壁聊可棲,悠然三徑有馀致。
瀟瀟風雨靜中聽,竹影松枝簾外青。
興到豈知塵內(nèi)事,煙云間潑墨無停。
跏趺合眼是無何,
靜里惟聞鳥雀多。
俗客叩門稱問字,
又煩居士起穿靴。
法曲飄零翠黛殘,
秪馀一把淚心酸。
勸君莫問興亡事,
此亦人間行路難。
中宵猶酷熱,初伏未秋風。
汲井分寒水,休燈散羽蟲。
宦情深自損,肺氣更相攻。
象魏天蕭爽,衣冠日會同。
雷霆慳小雨,巖谷斷微風。
北雪陰山里,南州大火中。
迎秋草木異,愛月女兒同。
內(nèi)熱兼多病,賡歌愧未工。
鉆龜打瓦不曾休,
金注昏人豈自由。
誰謂純誠無感格,
會逢公議報私讎。
天寒鴝鵒來,望雪上山臺。
發(fā)少不重漆,眼昏猶識梅。
榨槽呼旋制,窯盎買連催。
新許民間釀,樽應(yīng)日日開。
昔年陳玉陛,見子侶金魚。
制奉阿衡簡,箋呈泰畤書。
人皆誦招隱,爾獨賦閒居。
安得飛風息,君王為破輿。
長嘯天南念遠游,尉佗臺畔作中秋。
酒杯借我酬佳節(jié),明月隨人到廣州。
說餅但馀名士氣,飛觴終取虜王頭。
大江東去連滄海,且聽珠娘發(fā)棹謳。
五更風竹鬧軒窗,
聽作江船浪隱床。
枕上翻身尋斷夢,
故人待漏滿靴霜。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