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儒為匡衡語
無說詩。
匡鼎來。
匡說詩。
解人頤。
無說詩。
匡鼎來。
匡說詩。
解人頤。
不要隨意解說《詩經》,匡鼎來了(才能正確解說)。匡衡解說《詩經》,能讓人開懷大笑。
匡鼎:指匡衡,字稚圭,西漢經學家,以研治《詩經》著稱,“鼎”為其別稱或時人尊稱。
說詩:解說、講解《詩經》。
解人頤(yí):使人大笑。頤,面頰;解頤即開顏歡笑。
匡衡是西漢著名經學家,以精通《詩經》聞名,時人認為其解說《詩經》深入淺出、生動有趣。此民謠為當時儒生所創,反映了匡衡在經學領域的影響力及時人對其學術水平的高度認可。
全詩僅四句十六字,以簡練的民謠形式,通過“無說詩”與“匡說詩”的對比,突出匡衡解說《詩經》的高超造詣,是研究漢代經學傳播與士人評價的珍貴材料。
傍花蓮漏摘,疏窗曲檻,句留涼夕。下了香車,相見倍相憐惜。生恨明燈宛孌,似偏照、深紅羞靨。還轉向,銀屏影底,倩伊偷隔。自從系定紅絲,恁密見疏逢,暗添華發。似此多情,翻悔那回相識。拼得青衫化淚,總不換、天涯輕別。團扇底,私語怕教人說。
貧不學儉,卑不學恭。
士人臭味自薰蘭,一度相逢一破顏。隨牒抗塵吾著急,弄花踏月子偷閑。熟眠無夢到槐國,佯醉有人扶玉山。李杜吟魂已長往,興來時以筆追還。
后生可畏吾休矣,況復年來筋力衰。竊喜退閒同作廢,自傷多病久難支。一腔空熱世誰與,兩耳都聾身殆而。獲睹故人佳子弟,金昆玉友兩神馳。十人共慶古今少,五百八旬尤所無。我愛清才初脫穎,人嗟白發半繁蕪。詩歌麟趾子孫樂,淚灑羊碑父老吁。死有佳兒應瞑目,雙雙玉樹勝珊瑚。筆下山嵐常聳秀,胸中丘壑自逶遲。幾番佳什先人到,何日芳樽對客移。詩格謹嚴師杜甫,道心純壹敩程頤。丹青神妙君探得,深感瓊瑤割贈時。者番山意沖寒早,梅蕊江村點點開。庾嶺孤芳乍勾引,灞橋冷趣欲徘徊。消寒幾次留遺著,集稿同刊待后來。能讀父書詩更好,將門有種愿相陪。
鳥驚午睡濃,起坐林花近。渴思谷口漿,醉喚梁州醞。
吳山楚水路參差,卜盡歸期信息遲。知否漫天風雪夜,正是腸斷盼兒時?
蒼蒼天上月,化作鏡湖來。一片紅蕖水,平生碧玉杯。昔移蘭枻去,每拂若溪回。梅市幽棲處,憑君掃紫苔。勾越多知己,風流屬寓山。黃泉都飲恨,白發幾棲閒。有節羝終乳,無家鶴不還。為將存歿意,傳與淚潺湲。
回雁峰前湘水頭,隨陽來往自春秋。月明遠度黃龍塞,夜靜長鳴白鷺洲。
天公一笑晚云殘,戲與璇穹貼白團。試問天風搖翠袖,玉肌何似玉笙寒。妓臺香里漏聲殘,金步搖歌鬧作團。羯鼓更催銀字管,等閑驚破一天寒。
盧循乃亂臣,隱之作廉吏。廉吏與亂臣,董蕕不同器。
十年仍吏隱,終日坐書淫。馀唾羞王李,高情托尚禽。毀難銷傲骨,歸恰稱閒心。賴有新編在,名山未陸沈。
金陵見月送周郎,心如月圓性如光。我將心性托明月,隨子去照和川陽。
燕臺骨已朽,渥洼種未生。何年走馬埒,尚帶越王名。榕葉斜陽外,坐看海云輕。
庭前黃葉墜,嶺上白云屯。風味無多子,何人共我論。
暗蛩啼近牖,沉沉漸覺,池添宮漏。才卷桃笙,已道枕函冰透。不奈天街旅橐,碎打得、秋心僝僽。燈似豆。空階夜雨,愔愔來又。回頭五十三年,消幾曲清歌,幾壺醇酒。白發紅顏,事事總成孤負。天際輕陰未散,早過了、斜陽時候。歸去否。青山也如人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