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家
三兩人家倚碧岑,鷓鴣啼處落花深。
汲泉煮茗留僧語,種竹生林引鳳吟。
繾綣關情禽對語,婆娑生意樹交陰。
此中誰是陶弘景,為說經邦濟世心。
三兩人家倚碧岑,鷓鴣啼處落花深。
汲泉煮茗留僧語,種竹生林引鳳吟。
繾綣關情禽對語,婆娑生意樹交陰。
此中誰是陶弘景,為說經邦濟世心。
幾戶人家依傍著青翠的小山,鷓鴣啼叫處落花堆積得很深。汲取泉水煮茶留僧人交談,種植竹子成林引來鳳凰鳴唱。鳥兒深情相對鳴叫,樹木枝葉扶疏、生機盎然,樹蔭相交。這山中誰是陶弘景,來訴說經邦濟世的志向。
碧岑:青翠的小而高的山。
鷓鴣:鳥名,叫聲常引發人思鄉之情。
茗:茶。
繾綣(qiǎn quǎn):形容感情深厚、難舍難分。
婆娑(pó suō):枝葉扶疏、隨風搖曳的樣子。
陶弘景:南朝齊梁時隱士、醫學家,隱居茅山,梁武帝常就國事咨詢,人稱'山中宰相'。
此詩或創作于作者游歷山水之際,見山間人家隱于碧岑、竹影花香的清幽之景,觸景生情,由山居之樂聯想到隱士陶弘景'山中宰相'的典故,進而引發對隱逸與濟世理想的思考,故作此詩。
詩中描繪山家清幽寧靜、生機盎然的生活場景,前六句以細膩筆觸展現山居之樂,尾聯借陶弘景典故深化主題,隱含對隱逸與經世抱負的辯證思考,語言清新自然,意境幽美。
曲徑深叢枝裊裊。暈粉揉綿,破蕊烘清曉。十二番開寒最好。此花不惜春歸早。青女飛來紅翠少。特地芳菲,絕艷驚衰草。只殢東風終甚了。久長欲伴姮娥老。巧剪明霞成片片。欲笑還顰,金蕊依稀見。拾翠人寒妝易淺。濃香別注唇膏點。竹雀喧喧煙岫遠。晚色溟濛,六出花飛遍。此際一枝紅綠眩。畫工誰寫銀屏面。剪蠟成梅天著意。黃色濃濃,對萼勻裝綴。百和薰肌香旖旎。仙裳應漬薔薇水。雪徑相逢人半醉。手折低枝,擁髻云爭翠。嗅蕊捻枝無限思。玉真未灑梨花淚。雪霽花梢春欲到。餞臘迎春,一夜花開早。青帝回輿云縹緲。鮮鮮金雀來飛繞。繡閣紗窗人窈窕。翠縷紅絲,斗剪幡兒小。戴在花枝爭笑道。愿人常共春難老。秾艷夭桃春信漏。弄粉飄香,楓葉飛丹后。酒入冰肌紅欲透。無言不許群芳斗。樓外何人揎翠袖。剪落金刀,插處濃云覆。肯與劉郎仙去否。武陵回路相思瘦。
宋人得燕石,藏之以為寶。白璧人不知,荊山空自老。
九陛門深障曉芃,暖寒初致感恩辭。爭先敢羨偷狐手,再拜真同賜馬騎。掩耳功高知不世,續貂名在愧乘時。炎涼幾作班姬扇,戀戀誰存贈別詩。
城下陂陀好牧羊,蒹葭無際水云蒼。飄飄紅葉飛無力,隨著寒煙度女墻。
青青石上歲寒枝,一寸巖前手自移。聞道近來高數尺,此身蒲柳故應衰。
千里都無半點山,如何敢望有人煙。不教遠樹遮攔卻,蘆荻生來直到天。
淺碧湖漪沒草萊,柳陰坐石浣塵埃。流光老我添文債,溽暑酣人卻酒杯。六月魚龍隨浪起,五更風雨送秋來。離家見說門無客,鳥雀群飛啄綠苔。
仆與我兄命俱卑,七年濡沫幸相陪。如人兩腳無日夜,共承一軀艱且危。世風橫鋤斫穢草,奈我主人命當掃。身本已滅天所使,留予二腿復安為。談笑豪懷久已微,相看髯髭淹鬢眉。唯馀眼目暴有色,請君從此藏光輝。連云舊約念未灰,夢僧屢欲督早歸。猶有風塵持繩索,牽吾犢鼻命馳追。兄欲彼此是與非,避阱墮坎古所悲。若兔逃虎莫擇路,轉首獅齒如刀揮。兩難心境味已頹,我將從此閉深閨。效鼠避人蝙避日,毋過街口遭掊捶。古書中豈無真樂,雖為蟲蠹菌所霉?偶見空明暫客耳,今將遷舍住其畿。知君漸欲入世畦,和光同塵未我違。如車轍向雖南北,千里萬里猶一蹊。
一氈元不薄,秋去苦炎蒸。蛤月宛相照,鵬風還可乘。問奇知鳥跡,散帙到魚鐙。何待稽淳古,斯人尚結繩。
射覆懸知與易通,可應神妙在蓍筒。天家亦有防閑術,不認龍蛇認守宮。
我亦莫哀君莫驕,紅塵同命例同袍。不仁天地眈眈在,飧罷太牢仍少牢。
濃黛消香澹兩蛾,花陰試步學凌波。專房自得傾城色,不怕涼風到扇羅。
秋浸具區天地寒,老崖垂腳怒龍蟠。仙人夜半騎龍去,木客潛窺古灶丹。
五風十雨亦為褒,薄夜焚香沾御袍。當知雨亦愁抽稅,笑語江南申漸高。
涼風發秋夕,落木振疏陰。相思在咫尺,兩契同一心。徽弦不下指,寧我有遺音。梧桐生下澤,幾時成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