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雜詩
既秋愿夏又經時,嶺海衣冠已似棋。使者欲行吾再至,嘉魚下酒話官儀。
滿歲平亭有頌聲,西江萬目屬韋平。獨憐綠凈亭中月,曾照論詩過四更。
二卵三言失此才,酒歡幾日倏成哀。風波舟楫愁無那,卻渡珠江掩袂來。
海外分無徐福島,盛時猶說鄭和舟。解歌黃鳥真明哲,龍斗蝸爭恐未休。
既秋愿夏又經時,嶺海衣冠已似棋。使者欲行吾再至,嘉魚下酒話官儀。
滿歲平亭有頌聲,西江萬目屬韋平。獨憐綠凈亭中月,曾照論詩過四更。
二卵三言失此才,酒歡幾日倏成哀。風波舟楫愁無那,卻渡珠江掩袂來。
海外分無徐福島,盛時猶說鄭和舟。解歌黃鳥真明哲,龍斗蝸爭恐未休。
已到秋日卻還懷念夏日,時光又悄然流逝;嶺南沿海的士大夫,命運如棋局般變幻。使者即將啟程,我再次來到這里,持嘉魚下酒,共話官場禮儀。任滿時治理得當贏得贊譽,西江百姓目光聚焦于賢能官員。只可惜綠凈亭中的明月,曾映照我們論詩至四更。因小過錯失人才,幾日歡飲轉眼成哀。風波中的舟船令人愁緒難消,我又渡珠江掩袖而來。海外本無徐福求仙的島嶼,盛世仍說起鄭和的船隊。能領悟《黃鳥》深意才算明智,龍爭蝸斗恐怕難以休止。
嶺海:五嶺以南的沿海地區,指廣州一帶。
衣冠:代指士大夫階層。
韋平:漢代韋賢、平當兩家世代為相,此處借指賢能的地方官員。
二卵三言:典出《史記》,比喻因小過而舍棄人才。
徐福島:傳說中徐福東渡求仙所至的島嶼。
鄭和舟:指明代鄭和下西洋的船隊。
黃鳥:《詩經》篇名,此處取明哲保身之意。
此詩應為詩人于廣州任職或游歷期間所作,反映了清代嶺南地區官場動態、友人交往及對歷史事件的思考,具體創作時間待考,當為詩人觀察社會、感慨人事之作。
全詩以“雜詩”形式記錄廣州見聞,通過時節變化、官場棋局、友人論詩、歷史興廢等片段,串聯起對人事變遷的感慨與對處世哲學的思考,內容駁雜而主題統一,展現了詩人敏銳的觀察力與深沉的歷史意識。
故園何處在,零落五湖東。
日暮無來客,天寒有去鴻。
大河冰徹塞,高岳雪連空。
獨夜懸歸思,迢迢永漏中。
蕭條對秋色,相憶在云泉。
木落病身起,潮平歸思懸。
涼鐘山頂寺,暝火渡頭船。
此地非吾土,淹留又一年。
家吳聞入蜀,道路頗乖離。
一第何多難,都城可少知。
江山非久適,命數未終奇。
況又將冤抱,經春杜魄隨。
孤帆處處宿,不問是誰家。
南國平蕪遠,東風細雨斜。
旅懷多寄酒,寒意欲留花。
更想前途去,茫茫滄海涯。
云水入荊湘,古來魚鳥鄉。
故關重隔遠,春日獨行長。
山溜含清韻,江雷吐夜光。
郡中詞客會,游子更升堂。
到日值搖落,相留山舍空。
微寒生夜半,積雨向秋終。
度講多來雁,經禪少候蟲。
方從聽話后,不省在愁中。
關門鳥道中,飛傳復乘驄。
暮雪離秦甸,春云入楚宮。
平蕪天共闊,積水地多空。
使府懸帆去,能消幾日風。
欲出窮吾道,東西自未能。
卷書唯對鶴,開畫獨留僧。
落葉和云掃,秋山共月登。
何年石上水,夜夜滴高層。
越國臨滄海,芳洲復暮晴。
湖通諸浦白,日隱亂峰明。
野宿多無定,閑游免有情。
天臺聞不遠,終到石橋行。
山后與山前,相思隔叫猿。
殘云收樹末,返照落江源。
苦雨秋濤漲,狂風野火翻。
朝來賣藥客,遇我達無言。
聽話揚帆興,初從峴首還。
高吟入白浪,遙坐看青山。
枯木猿啼爽,寒汀鶴步閑。
秋來關去夢,幾夜度商顏。
山中畿內邑,別覺大夫清。
簿領分王事,官資寄野情。
閑齋無獄訟,隱幾向泉聲。
從此朝天路,門前是去程。
帝里本無名,端居有道情。
睡魂春夢斷,書興晚窗明。
老擬歸何處,閑應過此生。
江湖終一日,拜別便東行。
孤帆幾日懸,楚客思飄然。
水宿南湖夜,山離舊國年。
秋風高送雁,寒雨入停蟬。
此去勤書劄,時常中路傳。
杜門聊自適,湖水在窗間。
縱得滄洲去,無過白日閑。
多慵空好道,少賤早凋顏。
獨有東山月,依依自往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