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二十首并序 其十
在昔曾遠游,
直至東海隅。
道路迥且長,
風波阻中涂。
此行誰使然?
似為饑所驅。
傾身營一飽,
少許便有馀。
恐此非名計,
息駕歸閑居。
在昔曾遠游,
直至東海隅。
道路迥且長,
風波阻中涂。
此行誰使然?
似為饑所驅。
傾身營一飽,
少許便有馀。
恐此非名計,
息駕歸閑居。
過去我曾遠游他方,一直走到東海之濱。道路漫長又遙遠,途中還被風波阻擋。這次出行是誰讓我如此?似乎是饑餓將我驅往。拼盡全力謀求一飽,所需其實很少便足。擔心這并非明智之計,于是停下馬車回歸閑居。
東海隅(yú):東海之濱,隅指角落、邊側。
迥(jiǒng):遙遠。
中涂:中途,涂同“途”。
傾身:竭盡全力,全身心投入。
營:謀求、經營。
名計:明智的謀劃,好的打算。
息駕:停下馬車,指停止奔波。
此詩為陶淵明《飲酒二十首》組詩之一,約作于東晉義熙年間(405-418年),時詩人已歸隱田園。陶淵明早年因家貧曾短暫出仕、遠游謀生,此詩回顧這段經歷,借“為饑所驅”的往事,表達對歸居生活的肯定與對精神自由的堅守。
全詩以回憶筆法,敘述早年為生計遠游的艱辛,通過“似為饑所驅”的自問自答,揭示生存壓力下的無奈;末句“息駕歸閑居”轉折,點明歸居是超越物質困窘的明智選擇,體現陶淵明安貧樂道、追求本真的人生態度,是其歸隱思想的生動寫照。
團玉梅梢重,香羅芰扇低。簾風不動蝶交飛。一樣綠陰庭院、鎖斜暉。 對月懷歌扇,因風念舞衣。何須惆悵惜芳菲。拼卻一年憔悴、待春歸。
長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復見,千崖暮如曉。 漁翁寒欲歸,不記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燒痕慘淡帶昏鴉,數盡寒梅未見花。 回雁峰南三百里,捕蛇說里數千家。 澄江繞郭聞漁唱,怪石堆庭見吏衙。 昔日愚溪何自苦,永州猶未是天涯。
曉夢鶯呼起。便安排、詩家廚傳,酒家行李。點檢花邊新雨露,春在萬家生齒。道官似、錦溪清駛。但便有人耕綠野,正不妨、鼓吹頻來此。方覓句,且夷俟。 畫橋西畔多春意。記年年、曾來幾度,落花流水。行到水窮云起處,依約輞川竹里。興未屬、王孫公子。料想明年端門里,有傳柑宴罷黃封醉??匣厥?,萬杉底。
晚來江闊潮平,越船吳榜催人去?;降未?,胥濤濺恨,一襟離緒。訪柳章臺,問桃仙浦,物華如故。向秋娘渡口,泰娘橋畔,依稀是、相逢處。 窈窕青門紫曲,茜羅新、衣翻金縷,舊音恍記,輕攏慢捻,哀弦危柱。金屋難成,阿嬌已遠,不堪春暮。聽一聲杜宇,紅殷綠老,雨花風絮。
七月交秋未變秋,輕輕一葉下枝頭。 君王不在當時悟,直到凋殘后始愁。
方平不見再來游,惟說麻姑去海洲。 人世田桑今幾變,蔡經家在寺西頭。
東風細雨,斜陽外、芳草未曾休。奈錦纜牙檣,香車寶馬,還春舊例,誰事清游。聊爾爾、去攜金谷酒,來泛木蘭舟。云腳垂青,煙梢漲淥,吟魂欲斷,望眼頻收。 長堤共搔首,看晚山無數,圍住閑愁。度盡籃輿徑里,柳岸橋頭??慈衷娏?,一肩林影,兩行歸客,幾曲春洲。人逐飛鴉爭渡,月在中流。
浣花溪上春風后,節物正宜行樂時。 十里綺羅青蓋密,萬家歌吹綠楊垂。 畫船疊鼓臨芳漵,彩閣凌波汎羽卮。 霞景漸曛歸櫂促,滿城歡醉待旌旗。
靄靄春空,畫樓森聳凌云渚。紫薇登覽最關情,絕妙夸能賦。惆悵相思遲暮。記當日、朱闌共語。塞鴻難問,岸柳何窮,別愁紛絮。 催促年光,舊來流水知何處。斷腸何必更殘陽,極目傷平楚。晚霽波聲帶雨。悄無人、舟橫野渡。數峰江上,芳草天涯,參差煙樹。
落日水熔金,天淡暮煙凝碧。樓上誰家紅袖,靠闌干無力。鴛鴦相對浴紅衣。短棹弄長笛。驚起一雙飛去,聽波聲拍拍。
雪月兩相映,水石互悲鳴。不知巖上枯木,今夜若為情。應見塵中膠擾,便道山間空曠,與么了平生。與么平生了,□水不流行。熹起披衣,瞻碧漢,露華清。寥寥千載,此事本分明。若向乾坤識易,便信行藏無間,處處總圓成。記取淵冰語,莫錯定盤星。
十年塵土湖州夢,依舊相逢。眼約心同,空有靈犀一點通。 尋春自恨來何暮,春事成空。懊惱東風,綠盡疏陰落盡紅。
隔水度仙妃,清絕雪爭飛。 嬌花羞素質,秋月見寒輝。 高情春不染,心鏡塵難依。 何當飲云液,共跨雙鸞歸。
盧家少婦郁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為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