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七十六首 其五
動弦別曲,
葉落知秋。
風生大野,
水向東流。
動弦別曲,
葉落知秋。
風生大野,
水向東流。
撥動琴弦奏出不同的曲子,樹葉飄落便知秋天已至。大風在原野上吹起,江河之水向東奔涌。
動弦:撥動琴弦,指演奏樂器。
別曲:不同的曲調。
葉落知秋:樹葉落下便知秋天來臨,比喻通過細微跡象預見事物發展趨勢,典出《淮南子·說山訓》。
大野:廣闊的原野。
水向東流:江河向東奔涌,符合自然地理規律,亦暗喻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
《偈頌七十六首》為宋代禪宗常用的偈頌體作品,多用于開示禪機。此首創作于禪宗修行語境中,作者通過自然現象的觀察,以簡潔語言闡釋‘見微知著’‘法爾自然’的禪理,體現宋代禪僧‘不離日用行’的修行觀。
全詩以四組自然意象并列,由‘動弦別曲’的人為之動,到‘葉落知秋’的自然之變,再到‘風生大野’‘水向東流’的天地運行,層層遞進揭示萬物遵循自然規律的本質。語言凝練如話,卻蘊含深刻禪機,是禪宗‘以物喻理’的典型之作。
蓬萊謾一眸,身在古揚州。依舊桑秧會,不堪吳越謳。春香幾樹月,花雨半山樓。錢王營寨處,競渡憶龍舟。
用世有遠志,讀書多苦心。花殘偏值雨,云薄不成霖。翰墨風流盡,興亡感慨深。池邊老松樹,無復共長吟。
玉節光浮士氣和,不須更問夜如何?湟中愿學趙充國,徼外當如馬伏波。要使蠻夷歸禮樂,佇看嶺海罷干戈。不煩主將多憂顧,笳鼓歸來雜凱歌。巨鎮名藩壓海濱,豈期四海漲煙塵?丹心激烈寧辭老?玉斧驅馳不為貧。此際出師宜有表,向來饋餉豈無人?勿容耿鄧專前美,好遣皇家識漢臣。志未能酬賊未除,衰年豈敢戀安車?愿言息壤堅盟誓,從使中山有讀書。寂寞宛如天寶后,升平無復至元初。會當勒石凌煙閣,返我承明舊所廬。玉節提兵昔見之,風流儒雅是吾師。據鞍矍鑠誠堪畫,橫槊從容謾賦詩。破賊要如驅海鱷,憂民那得避仙蜞?強兵富國當留意,乘興長驅庶可期。群盜紛紛苦未休,檄書催我上韶州。已看肥羜供新饌,更泛清尊慰別愁。天眷老臣恩至渥,君于老友禮殊優。他無補報惟忠義,明日驅車不復留。
故人尋白社,先雨到玄關。為愛樓中坐,能看城外山。春驚前日半,晚踏落花還。詩就仍相覓,榕陰路一灣。
休從云外望天香,誰似蕭然林下妝。嫩蕊漸成黃面老,低枝猶比白衣長。曾隨枸杞添風味,卻笑芙蓉住水鄉。詩社清忙今又動,看花直擬過重陽。
已刻酥花趁臘前,更團蠟糝等春妍。不知天巧能多少,一朵梅花占兩年。
當年匹馬剪天驕,南靖諸蠻翊圣朝。灞上共傳周太尉,軍中惟數霍嫖姚。轅門角斷秋凄切,虎帳香銷夜寂寥。獨有龍江遺廟在,滿庭霜葉雨瀟瀟。
將軍堂植紫荊花,淮海山陽憶故家。奕世云礽同饌席,前朝恩寵駐鸞車。簾櫳鉤曉漙珠露,座榻凝香覆晚霞。見說孫枝還秀發,年來應許著芳華。
昔出為元方,官登吏部郎。挈家才食祿,裹骨竟還鄉。歲暮冰霜白,山空草木黃。云邊孤雁影,南去海天長。
落落登山日遠望,故人宛在水中央。君當巨浸稽天日,我欲浮槎泛海航。一夕三回驚夢寐,十年二鬢憶滄桑。書來無恙兀然立,其喜其悲兩斷腸。
年登八十更何為,手足支離視聽衰。自笑已如雞失旦,不須苦說鶴知時。鳶肩燕頷刺天飛,自顧而今已后時。巾褐蕭然成野老,有何情緒更哦詩。魚蝦瑣細不堪求,水澀溪寒欲斷流。若叩侯門逢短李,釣鰲便可月為鉤。
驅車戒行邁,復此官道周。昔來冰雪交,今還風日柔。青驄系柳枝,好鳥鳴相求。冠蓋羅四筵,眷言各綢繆。感此自難別,況懷瓜葛憂。清源雄劇地,南北當襟喉。選代苦不易,眷毗良以優。暫割骨肉恩,且為旬月留。長安富車馬,遲爾看來游。
思來梅子欲生仁,望去桃花點絳唇。日腳盡消三頓飯,山腰空解一年春。世間慣作吹簫客,天上能來送酒人。雨意風情閑不得,漫聽鳥語斗尖新。
歷轉華階三十年,清才常荷圣明憐。臺官新拜中丞上,國計專司左輔前。定使京師恒足用,還期臺鼎必喬遷。東南民力今逾竭,好為蒼生解倒懸。
每憶門前兩候歸,客中長夜夢魂飛。料應此際猶依母,燈下看縫寄我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