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雷家鋪巡司
舟達三汊河
雷家鋪灘急
一水來茶陵
永新從此入
左江摩空青
衡岳參前立
衡邑尚幾許
計程里三十
舟達三汊河
雷家鋪灘急
一水來茶陵
永新從此入
左江摩空青
衡岳參前立
衡邑尚幾許
計程里三十
小船抵達三汊河,雷家鋪的灘流正湍急。一條江水從茶陵方向奔涌而來,永新的水流在此匯入。左邊的江水青碧直摩蒼穹,衡山在前方參差錯落巍然矗立。衡山縣城還有多遠?算來路程大約三十里。
三汊河:河流交匯的岔口,此處指行舟途經的具體地點。
灘急:灘涂水流湍急,形容河道險峻。
茶陵、永新:均為湖南地名,茶陵今屬株洲,永新今屬江西吉安(清代或屬湖南轄域)。
摩空青:青碧的江水仿佛與天空相接。摩,接近、觸碰。
衡岳:即南岳衡山,位于湖南衡陽。
衡邑:指衡山縣城。
計程:計算行程距離。
此詩當為詩人行舟途經雷家鋪巡司(清代基層治安機構)時所作。雷家鋪或位于湘南水路要沖,詩中提及茶陵、永新、衡山等地,反映清代湘南地區水路交通的繁忙,以及詩人沿途考察或游歷的背景。
全詩以行舟為線索,依次描繪三汊河、雷家灘及沿途山水,語言平實凝練,紀實性強,既展現湘南水路的地理特征,也體現詩人對旅途景物的敏銳觀察,是清代行旅詩中記錄地方風貌的典型之作。
德盛昭臨,迎拜巽方。
爰候發生,式薦馨香。
酌醴具舉,工歌再揚。
神歆入律,恩降百祥。
艱難只用武,歸向淛河東。
松雪千山暮,林泉一水通。
鄉心緣綠草,野思看青楓。
春日偏相憶,裁書寄剡中。
憐爾因同舍,看書似外家。
出關逢落葉,傍水見寒花。
送遠添秋思,將衰戀歲華。
清淮倍相憶,回首莫令賒。
虜近人行少,憐君獨出城。
故關逢落葉,寒日逐徂征。
聞笛添歸思,看山愜野情。
皇華今絕少,龍頟也相迎。
登頓驅征騎,棲遲愧寶刀。
遠行今若此,微祿果徒勞。
絕坂水連下,群峰云共高。
自堪成白首,何事一青袍。
共美持衡日,皆言折檻時。
蜀侯供廟略,漢主缺臺司。
車馬行仍止,笳簫咽又悲。
今年杜陵陌,殄瘁百花遲。
仙冠輕舉竟何之,薜荔緣堦竹映祠。
甲子不知風馭日,朝昏唯見雨來時。
霓旌翠蓋終難遇,流水青山空所思。
逐客自憐雙鬢改,梵香多負白云期。
博士本秦官,求才帖職難。
臨風曲臺凈,對月碧池寒。
講學分陰重,齋祠曉漏殘。
朝衣辨色處,雙綬更宜看。
射策名先著,論兵氣自雄。
能全季布諾,不道魯連功。
流水蒹葭外,諸山睥睨中。
別君秋日晚,回首夕陽空。
江心澹澹芙蓉花,江口蛾眉獨浣紗。
可憐應是陽臺女,對坐鷺鷥嬌不語。
掩面羞看北地人,回身忽作空山語。
蒼梧秋色不堪論,千載依依帝子魂。
君看峰上斑斑竹,盡是湘妃泣淚痕。
風流與才思,俱似晉時人。
淮月歸心促,江花入興新。
云深滄海暮,柳暗白田春。
共道官猶小,憐君孝養親。
時稱謝康樂,別事漢平津。
衰柳寒關道,高車左掖臣。
背河見北雁,到洛問東人。
憶昔游金谷,相看華發新。
詩人饒楚思,淮上及春歸。
舊浦菱花發,閑門柳絮飛。
高名鄉曲重,少事道流稀。
定向漁家醉,殘陽臥釣磯。
我今日夜憂,諸弟各異方。
不知死與生,何況道路長。
避寇一分散,饑寒永相望。
豈無柴門歸,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鳥亦有行。
膋薌備,玉帛陳。
風動物,樂感神。
三獻終,百神臻。
草木榮,天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