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唐秀林董治書院
秀林特高致,伴子衡岳游。
窮探絕靈窟,奧旨偕冥搜。
祝融觀日出,圓明漱清流。
再拜甘泉院,托之重董修。
言窮意未已,心期默相求。
秀林特高致,伴子衡岳游。
窮探絕靈窟,奧旨偕冥搜。
祝融觀日出,圓明漱清流。
再拜甘泉院,托之重董修。
言窮意未已,心期默相求。
秀林有著特別高雅的情致,陪伴你一同游覽南岳衡山。深入探尋那絕美的靈秀洞窟,共同鉆研深奧的旨意。在祝融峰觀賞日出,于圓明處漱洗清澈流水。再次拜謁甘泉書院,將修繕重任托付于你。話語雖盡但意猶未盡,內心的期許默默相互契合。
高致:高雅的情致、格調
衡岳:南岳衡山,五岳之一
靈窟:指衡山內靈秀的洞穴或勝景
奧旨:深奧的含義或旨意
冥搜:深入探究、探索
祝融:衡山七十二峰之首祝融峰,為衡山最高峰
圓明:此處或指衡山圓明亭,亦或形容水流清澈圓滿
甘泉院:可能為衡山內的書院或古跡,具體待考
董修:督導修繕
心期:內心的期許、約定
此詩或作于作者與友人唐秀林同游衡山期間。二人共探山水勝景、研討學問,后因甘泉書院需修繕,作者有感于秀林的才德與雅趣,故寫詩托付其主持修繕事宜,詩中既記游興,亦寄信任。
全詩圍繞‘同游衡岳’與‘托付修院’展開,前六句鋪陳游覽過程,后四句點明主旨,既展現(xiàn)文人游賞之趣,又體現(xiàn)對文化傳承(書院修繕)的重視,情感真摯,結構清晰。
南山有高樓,青云可俯踐。樓上有佳人,當年慣識面。忽覺在他鄉(xiāng),綽約思目見。綠綺無知音,心長曲未遍。青云在山頭,將去還復戀。人生不如云,欲見萬里遠。恃有青銅鏡,與君各分半。忽來雙鯉魚,白璧何足羨。
怪石牙牙佛塔孤,肩輿一笑出城隅。誰家重九堪看菊,此日洪山卻愛予。返照千林醒醉眼,秋光萬頃對南湖。悠然未盡登臨興,更覽青華逸老居。
流年春夢過,記書劍,入西州。對得意江山,十千沽酒,著處歡游。興亡事,天也老,盡消沈、不盡古今愁。落日霸陵原上,野煙凝碧池頭。風聲習氣想風流。終擬覓菟裘。待射虎南山,短衣匹馬,騰踏清秋。黃塵道,何時了,料故人、應也怪遲留。只問寒沙過雁,幾番王粲登樓。
夢隨瘦馬渡晨煙。月猶弦。稻初眠。宇宙平寬,著我一人閑。夢破枇杷香滿袂,應喚我,駐行韉。雁聲砧杵落晴川。撫流年。嘆區(qū)緣。隨世功名,未信果誰賢。目斷孤云東北角,離復合,斷還連。
沙塞風凄,瀟湘云暖,橫空多少成行。隨陽南去,待春更回翔。何事偏離故侶,含聲戢、翼下君堂。堪愛是,月明三五,燭影對寒光。況翩翩縞服,依依清夢,歘達君傍。道群分,類聚二語分明。那時剛承恩數,穹碑書、托姓名香。漸陸重,看今日兆,染翰待君王。
危亭延物覽,孤鳥與人齊。路轉吳天盡,江隨越嶠迷。伏潭動幽怪,行雨出招提。袖得莽蒼去,送君過虎溪。
載我圣文,奄有四海。外刑家邦,內貽女則。
自從南浦更聯(lián)舟,兩浙云山暗已收。京洛只今成樂土,逢人休上望鄉(xiāng)樓。
綺閣背園林,晴光滿綠陰。忽聞聲淅瀝,自覺氣蕭森。遠夢醒涼簟,清商咽素衾。博山爐欲燼,欹枕聽馀音。
青鳥東來海路長,猶傳烽火滿遼陽。斑衣不是將軍事,要取胡頭作羽觴。
初歲青陽值令辰,壽杯香雜翠盤辛。文鸞吐綬娛晴日,玉樹揚葩媚早春。白首長令天樂好,紅顏更與物華新。水頭高筑琴書館,慈慈枝枝見竹筠。
亭亭嶧山桐,枝干何爾奇。托根喜得所,況承雨露滋。材良不自棄,偶為匠石知。制為綠綺琴,縆之以朱絲。中含太古音,賞者世所希。愿持獻天子,為鼓南風詩。
山徑崎嶇紫翠連,白云深處是壺天。客來無物供吟笑,旋摘新茶煮石泉。
將軍一矢萬人看,雪灑晴空碎羽翰。乞與失群沙宿雁,筆間千頃暮江寒。
昔年春月夜,弭棹湘川湄。邂逅鼓瑟人,佩纕紛陸離。寧知忽不見,芳馨貽在斯。